老有所为|社工计划助长者走出遗憾获奖 过来人吁及时表达心意
由社会福利署推行的“老有所为活动计划”周三(13日)举行颁奖礼,其中“一年计划”的冠军团体为“‘耆’乐‘您’为师”,“两年计划”季军团体为“丰盛生命传奇计划”,两个计划的长者成员向大众分享行善心得。
参与者祥仔表示,自己母亲因中风有吞咽困难,后悔自己未能为她制作美味软餐。而另一位参与者李凤雯亦后悔在丈夫离世时没有把心意表达出来。但他们参与计划后,均有所得着弥补遗憾。
培训长者成为三类“大师” 助人亦自助
明爱元朗长者社区中心推展的“‘耆’乐‘您’为师”计划,获选2023至24年度全港最佳一年计划冠军。长者中心首先寻找3类大师,包括发型师、厨师及生活整理师,并邀请他们培训义工。完成训练后,成为“三师”的义工队探访肢体弱能宿舍及安老院舍,亦提供到户1对1服务予独居及体弱长者,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本次活动总义工人数有122人,其中只有两人非为长者,而团队服务的长者人数更多达752人。
中心社工薛姑娘指,计划的名字与著名影星奇诺李维斯(Keanu Reeves)同音,是因为奇诺李维斯即使经历丧失挚爱与女儿的沉重打击,亦依旧坚强生活下去,所以中心社工亦以这种坚毅精神作楷模。
64岁厨师学整软餐 弥补未能尽孝遗憾
64岁的祥仔有厨师牌照,回忆自己人生最大遗憾,祥仔认为是母亲逝世前3年患上中风、有吞咽困难,但自己当时却不懂如何制作软餐,“推佢去饮茶食点心,我都只可以叫斋肠比佢。夜晚冇整水蛋嘅话,基本上(妈妈)系冇嘢食”。
根据港大研究估算,有六成居住院舍的长者有吞咽困难,祥仔出于未能为母亲制作软餐的懊悔,他加入“‘耆’乐‘您’为师”计划,成为“三师”中的厨师,接受明爱总厨训练6日,之后便亲自操刀,采购食材以及调味,为有吞咽困难、只能吃食物糊的院友制作端午节软餐粽、中秋节软餐月饼,以及新年豪华9宫格软餐组合等美味餐点。
祥仔表示,如果早几年学懂制造软餐的话,离世的母亲应该会吃得很开心。他更记得第一次端上软餐予老人家进食,“老友记”一见到精美软餐,立马拿起汤匙大快朵颐,更向祥仔比了一个大拇指,对他有好大鼓舞。透过制作软餐予社区老人,祥仔弥补了以往照顾不到母亲的遗憾,现今亦多留意长者进食情况。
受到食客鼓励,祥仔亦开始在社区推广软餐美食车、到特殊学校与学童及家长制造软餐,更将一身技艺传授予专业团队,务求将软餐制造技术推广出外。祥仔呼吁,如果身边人有吞咽困难,应该要学会制作软餐,他大胆断言,如果被照顾的有吞咽困难人士能品尝软餐,“生活会开心好多”。
为婆婆执屋 生活整理师执满3架绿色大垃圾车
另一位“‘耆’乐‘您’为师”计划成员老冯,是一名69岁的“生活整理师”。她表示“执野一啲都唔简单”,要成为生活整理师,需要向专业的收纳师上3天课,学会留下“值得留低嘅嘢”。老冯最近与义工团队前往一位“猫猫婆婆”的家中执拾,她形容婆婆的家是“一入到去(间屋),条通道系行唔到,同埋厕所系有青苔”。最初,屋主不太愿意义工团队为她收拾家中物品,害怕团队会无故将它们扔走,但后来老冯留意到婆婆家中有养猫,加上婆婆最近曾在屋内跌倒,便以两者的安全和舒适生活作劝告,婆婆因此而被说服,接受老冯提出的整理方案。
老冯与数个义工在炎炎夏日,收拾出可装满3大架绿色大型垃圾车的垃圾以及两袋过期食品,再发现婆婆家中尚有3个雪柜,当中只有一个可用,其他两个放满过期海味、药材、调味料等。老冯指,婆婆家中会堆积如此多的物件,一来是年纪大、健忘,所以没有能力收拾家中,二来堆在家中的杂物都蕴含与子孙生活过的回忆。她表示,社区有大量长者需要亲人关怀,为婆婆执拾家中后,“婆婆好多谢我哋”,喜爱购物的老冯亦因此受到启发,“年纪一大,屋企好多物件都装有好多回忆,但依家明白到开心同唔开心(的回忆)都系放喺心”,自此自己“依家都舍得扔嘢”,出外购物前亦先检查家中存货,令自己不要成为下一个“杂物屋”主人。
计划改变性格 剪发师与客人倾谈增自信
至于72岁的再来,则担任发型师一职。她表示,由于疫情缘故,不少长者都害怕出门,头发留到好长才剪一次,外表亦予人憔悴观感。因此,计划主办方邀请专业发型师培训一众义工,8堂课从处理一般长发到短发快剪均有教授。义工“出师”便被中心安排指各院舍为老人剪头发。再来回忆,自己刚刚为长者剪发,深感“手腾脚震”,幸好导师会在一旁指导,“(我)个心都定咗啲大胆啲,而且自信心都强咗,就(为长者剪头发)剪得好开心”。
再来指,老人家与一般人不同,要求较高,有次一位不喜剪发的婆婆竟然满意再来为她剪出的发型,令再来感到十分高兴,她认为:“一个人嘅形象系好紧要,(形象好,个人)自信心都强啲。(发型)清爽就会有自信,对于年纪大嘅人呢样都好重要。”
再来之后与一众义工均为院舍服务多次,她表示,“老有所为,退而不休,自己本身都钟意剪头发,好开心可以继续学习同做自己钟意做嘅嘢”,对此亦十分感恩,因而尽其所能为“老友记”服务剪。又指自己本身性格内向,“唔系好钟意讲嘢”,但因为剪发时要主动与服务对象倾谈了解诉求,自己的性格亦因此改变。
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明儒松柏社区服务中心推展的“丰盛生命传奇计划”,则获选为2022至24年度全港两年活动计划季军。计划透过使用各种工具以及在学校举办分享会、电影会等,向社会带出严肃的“五道人生”和“正向生命”议题。本次计划的长者义工人数有18人,而计划的总参与人数达到2,264人次。
“五道人生”“正向生命”严肃 冀多彩颜色让长者接纳
78岁的李凤雯,认为疫情令长者对生命看法有所改变、“今日唔知听日事”,因此感到徬徨。她指长者对家庭、社会都有大贡献,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付出,公众应重视这个群体,给予关怀。李冯雯指,计划谈论到的议题均较为沉重,希望在计划使用多彩颜色,令长者不会感到无聊以及容易接纳。
她分享,自己在这个计划的得着是“遗憾”:当年丈夫离世时,李凤雯回忆自己“只系识得喊,咩都讲唔到出口”,现今回想起感到十分遗憾。以往自己亦不擅向家人表达爱意,参与计划后,李凤雯学懂如何说出心声,疫后与儿孙一家去旅行,更首次“拍拍个仔肩头讲‘多谢’”,儿子亦激动得和孙女讲“嫲嫲多谢我啊!”李凤雯对此亦十分感概,“点解(以前)唔讲啲嘢系令大家都开心?”因此,她下决心“以后都会讲”,更向儿子讨论活动心得,劝他不要步其后尘。
道谢卡工具感悟 长者向太太表达感激之情
项目所带出的“五道人生”,即“道爱、道谢、道歉、道谅、道别”。66岁的余嘉伟从计划用到“5个朋友”工具获得一番感悟,这些工具正正包含“道爱、道谢、道歉、道谅、道别”。余嘉伟表示,自己参加计划的重要得着是获得勇气,以前性格十分冲动,“有冇错我都撑到底”,但现在他学会接受自己与别人均犯错的事实,性格亦相对以前柔和。
余嘉伟表示,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他透过使用道谢卡工具,终于“够胆当住好多人面前,多谢太太照顾我下半生”,他指,自己除了恋爱、结婚时向太太表达“我爱你”,多年来都没有再向太太口头表达爱意。但透过计划,他明白“唔讲就会有遗憾”,亦学会迁就另一半,近年两口子亦甚少吵架。
72岁的李月娟从计划学会“两大秘笈”,第一是如何建立正向人生、第二是如何对家庭、社会作出贡献。她与余嘉伟同样运用“5个朋友”工具与身边人建立良好关系,表示与人“道爱”可透过送出自制永生花,来表达爱的伟大以及重要之处;与人“道谢”则透过使用立体道谢卡,令表达与接受谢意的都感到心花怒放;与人“道歉”则使用水性书写布;与人“道别”则使用“断舍离九宫格”。
李月娟同样指,“及时系好重要”,疫情期间她的母亲患病,因而要隔离。回想自己年少时母亲不止需要上班,下班回来亦要照顾女儿和做家务,李月娟后悔没向母亲道谢,更懊悔自己贪吃“生冷嘢”,病发气喘要母亲背着她跑遍大街小巷求医。她呼吁“大家要及时讲‘多谢’同‘对唔住’”,切勿造成遗憾。
学生透过计划 了解如何面对“失去”、“生死”
现就读中六的学生代表彭子谦表示,透过计划与长者互动,可让学生了解未来规划的重要之处、如何面对“失去”、“生死”的人生议题,指长者的人生故事可令人反思“活在当下”的重要之处。作为一个学生,彭子谦认为年轻人少机会与长辈沟通,透过计划更打破对长者群体的一些刻板印象,如“冇谂过佢哋咁ready(预备好)谈论啲人生议题、长者禁忌等,其实长者都愿意对呢啲嘢发表意见同规划,反而屋企人会唔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