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舍外劳加码|劳工界倡新额仅私院申请 留资助院位供本地工流转
政府拟上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限额,由现时7,000个分三年增至1.5万个。劳顾会今午(26日)开会讨论有关事宜,六名劳方委员于会后表示,对限额上调深感忧虑,并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减少新增的额数量、新增名额仅供私院申请等,以保留空间让本地护理员流转至薪酬待遇较佳的资助院舍。
有委员也提到,资助院舍在整笔拨款下有薪酬拨款,而每名护理员薪金可达逾2万元,与外劳工资1.4万元相差数千元,关注这笔钱现时可用于支付聘请外劳衍生的开支,提出政府资助应用于招聘本地员工,促当局加强协助院舍进行本地培训及招聘。
劳福局局长孙玉菡早前称就院舍人手问题,建议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由今年第三季起额外提供8000个新配额,并在三年内分批分配予院舍:第一年3000个、第二年3000个,以及第三年2000个,意味整个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限额,将由现时的7000个上调至1.5万个。
劳顾会今午开会讨论相关上调,劳福局及社署均有派代表出席。六名劳方委员于会后表示对限额大幅上调深感忧虑,表明政府面对院舍人手问题,不应单靠外劳“一招了”。
劳顾会劳方委员、工联会副理事长林伟江指,现时业内护理员岗位约1.7至1.8万个,如外劳限额增至1.5万个,变相近乎全行靠外劳补充护理员,已有本地护理员、及有意入行的中高龄妇女向他们或工会反映因而对未来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林伟江续指,留意到护理员的工资中位数因输入外劳而受压,2023年的中位数约14500元,仅较2022年的约14300元,增加2.2%,跑输2023年整体平均加薪3.8%。他表示,长期以输入外劳解决人手问题,只会跌入恶性循环,影响本地护理员工资增长,更难吸引本地人投身。
林伟江也指出,现时院舍输入外劳,虽有限制本地员工与外劳比例,其中资助院舍的比例为2:1,私院则为1:1,惟相关比例实以全间院舍员工与外劳护理员人数计算,认为这个比例应作检讨,也宜以本地护理员与外劳护理员人数计算。
另一劳方委员、劳联副主席谭金莲则提到,资助院舍在整笔拨款下有照顾员的薪酬拨款,每名护理员薪金可达逾2万元,与外劳工资1.4万元相差数千元。
谭金莲引述社署说法,指当中差额现时是改为用于支付招聘外劳时涉及的合约费用、宿舍租金等。她指出,政府的资助应该要用于招聘本地员工,促当局要协助院舍加强本地培训及招聘。
谭金莲表示,各劳方委员在会上已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减少新增的名额,新增名额也应仅供私院申请,以保留工作环境及薪酬较佳的津院护理员岗位予本地护理员在行内流转。
此外,他们也建议政府要求资助院舍推出“培训+就业”计划,并以不低于19,000元入职薪金招聘本地护理员。他们也促政府改善护理人员的晋升阶梯及改善薪酬待遇,并检讨过去七年未再检视的资助院舍护理员入职薪酬及顶薪点。林伟江补充指,社署代表在会上答应会就这些意见会再作检讨。
就劳福局局长孙玉菡在社交平台公布上调消息,林伟江也指当局今次在咨询做得不充足,认为当局应提前咨询,并扩阔咨询面至劳工界及工友代表。谭金莲重申,现时各行业计划仅院舍外劳未带劳资官三方协商机制,促政府尽快设立,避免再发生“局长自己喺网上公布消息。”
《香港01》正向社署及劳福局就比例限制及薪酬拨款的运用作查询。
资方委员支持上调名额
三名出席会议的劳顾会资方委员何世柱、麦建华、陈伟聪,在会后也有接受记者访问,三人表示支持当局上调名额。香港中华总商会代表何世柱称,资方委员原则上支持当局上调外劳护理员限额,但同意当中细节或可再作检讨。
香港雇主联合会代表麦建华称,随著高龄化,长者人数会增加,院舍人手要求会上升,加上现有员工会退休,认为上调限额至1.5万个不会导致供过于求。他又指,即使上调限额,计划也有限制本地员工及下劳比例,相信招聘上仍会以本地员工优先。
香港工业总会代表陈伟聪则指,聘用外劳成本高,且“输入劳工最终会离开香港”,资本尽可能也想聘请本地人,他及其他资方委员在会上也有明确表达,也期望当局尽快做更多本地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