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红曲案 谈保健品潜在“伤身”危机
日本红曲中毒事件引发大众对保健食品的关注,虽然暂时看来属个别事件,但正所谓“病从口入”,无论是食物抑或保健食品,进食得宜、正确服用才不会“补身”变“伤身”。不少人都以为保健品百利而无一害,忽略了错误服食的安全问题,即使常见的营养补充剂如维他命C,千万勿以为食得愈多愈健康,服食过量随时增加患肾石风险。
撰文:医善同行服务策划总监、香港注册药剂师崔献文
根据卫生署早前发表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报告,近98%的15岁或以上港人平均每天进食少于世卫建议的五份水果和蔬菜。营养摄取不足之下,约两成受访人士在调查前一个月内曾服用营养补充品。巿面上有各式各类保健产品,有几样营养补充剂较为适合现今忙碌都市人,但同时要注意服食分量及宜忌。
过量维他命C可致肾结石
维他命C可算是最常见的保健品,大多数人买来“看门口”,它的功效包括增强免疫力,并有抗氧化作用,来源大多是蔬果,但由于属水溶性,蔬菜经烹煮后遇热就会流失,因此大部份维他命C都是从生果中摄取,例如奇异果、橙等。可惜的是,港人大多无法摄取足够水果量,或需另靠维他命C补充剂。
研究建议成人每日维他命C摄取量最高是1000毫克,而成人一般每日摄取约90毫克已足够。正所谓过犹不及,即使注重身体健康,想增强免疫力,也不应急于求成,以为维他命C食得愈多愈好。事实上,过多的剂量会分解成草酸经尿液排出体外,有机会于肾或尿道形成草酸钙结石,影响排尿,补身不成反伤身。
钙片食太多或致血管钙化
钙质亦是都市人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众所周知,钙有助我们维持骨骼健康;但服食过量钙片,反会增加血管钙化风险,未必个个都知。世卫建议成人每日摄取约1300毫克的钙,部分研究则显示,过量补充钙片,有机会令到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女性在40岁后骨质密度开始流失,钙质吸收不足会增加日后患上骨质疏松、骨折等风险。钙质并非只来自奶类食物,黄豆类、菠菜、坚果及鱼类也蕴含钙质,建议女性及早摄取足够钙质预防骨质流失。同时摄取维他命D能有助钙吸收。一般来说,只要每日接触阳光约15分钟,已经可以摄取足够维他命D。巿面上有钙加维他命D的组合产品,亦有不同类型钙片例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供选择,但亦非人人适合,例如有人服用碳酸钙后,有胃气胃胀的烦恼。所以,最好还是在新鲜食物中摄取钙质。
过量补维他命B或现麻痺症状
港人工作压力大,不少人都会食维他命B杂改善疲劳。与大多营养补充剂一样,维他命B同样不宜服食过量,否则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出现针拮麻痺感觉。益生菌亦是流行保健品之一,便秘、排便欠规律人士都喜欢服食,用以改善肠道健康.有时益生菌非人人有效,取决于有关产品是否含有你正欠缺的益菌。正服食抗生素的病人,肠道益菌有机会受影响,补充益生菌或可以改善肠胃不适。
过份依赖保健品或有机会得不偿失
日本红曲保健品中毒事件掀起广泛热议,最新发现涉事产品验出“软毛青霉酸”的天然化合物,或对人体有害,受影响人数至今仍属未知数。保健品不同如药物受到严格监管,事件正好让我们反思,虽然保健品便利,几粒药丸就解决了进食多份蔬果的难度,但事实上这些营养补充剂无法完全取代天然食物甚至均衡的饮食方式,而不少都市病或慢性病如“三高”,大多与营养摄取不均衡有关。过份依赖保健品或有机会得不偿失,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才能长久地守护健康。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