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读不回”引焦虑症?出现失眠、起报复心 你有中招吗?

撰文: 温桦
出版:更新:

老实说,你有多介意被“已读不回”?你会1分钟内多次拿起手机检查回复吗?你会讨厌已读不回你的人,错觉自己不被重视吗?如果有,小心中了“已读不回”病!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

人与人的相处关系,是一辈子都修不完的课题。要理解人们的沟通不简易,总是充斥着多重含义。好像男朋友突然送花给你,你可以认为这是他细心给你的小惊喜,你亦可以理解为他是否做了错事在赔罪。来到互联网世界,沟通变得更复杂。一个“已读不回”的小行为,已经可以为关系闹得满成风雨!大家对“已读不回”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而你又有没有感染“已读不回”病?

“已读不回”焦虑症:出现失眠、紧张等症状
《守婚如玉》剧照

为什么大家都要关心“已读不回”的问题?正正是因为大家渴求得到回应,得到重视。即使在早年以E-mail为主要网络通讯平台时,递送状态通知(delivery status notification)的出现,亦表示了人们总渴求知道对方是否收到讯息,希望得到对方尽快回复。而即时通讯平台的盛行,Whatsapp,Facebook Messager,Line等软件亦增加了“已读”的显示,好像方便了用家,但却制造之不少生活矛盾。

对方已读不回,可以是因为他正在忙碌,可能是他忘记回应,或是大家最害怕的:对方根本不想回应。种种的可能性我们无从稽考,但却会胡思乱想地推测他为何已读不回,出现了莫名的焦虑感和愤怒感。这些人没几分钟就要查看一下手机,甚至在其他平台上推敲他的上线状况,其实不知不觉中患有“互联网焦虑症”。日本网站“goo”亦曾为通讯app LINE使用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使用LINE最讨厌遇到的事的第一二名,都与已读不回有关。当中第一名是“讨厌被人责问为何讯息已读却没回”,第二名是“对方读了讯息却不回应”。不少精神科医师更表示,人们容易因“已读不回”而出现失眠,紧张等症状。

躲避人 vs 报复人
《举重妖精金福珠》剧照

“已读不回”快要被说成通讯科技中的万恶之首,除了会让人产生无谓的紧张和焦虑感,亦令到不少用家要想办法去躲避这个本来是要方便人们的功能。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就有研究,以大学生为访问对象,当中受访者中有8成人会因为害怕被冠上“已读不回”的罪名,而宁愿不去开启Message,或只在预览页面中“偷看”。另外,亦有一类反社会人格的人会有报复之心,以牙还牙,特意要去“已读不回”别人,让人难受。

已读不回好像不礼貌,但同时却是人们选择答复的自由。已读不回不等于你已被讨厌,过份演绎曲解只会令自己辛苦,染上“已读不回”病。

如何将“已读不回”Take it easy

不想被“已读不回”病困扰,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你心中疑虑别人已读不回,是不是讨厌自己时,你应多换个角度去想,别人也许忙碌中。人们总错觉“快”等如好,那么他慢慢细心思考对你的回应时,就等于他不尊重你吗?有时候不回复也是一种回复,我们亦不可能要求别人随时随地呼应我们。当你遇到别人已读不回时,改变心态之外,也可转移自己注意力,好像去吃吃东西,看一下影片,听听歌。女生们要学习你的世界不只在手机中,不要再为已读不回而折腾一整天了。

资料来源:the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