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食饭被标签无人约?独食女生:全靠这样走出失恋阴霾

撰文: 梁秀雅
出版:更新:

人,为甚么需要“饭脚”?有说,与人共膳的交流互动之间,可延长与食物接触的时间,促进食欲;生于重视共享主义及大家庭的传统社会里,饭脚存在文化意义,能划分圈子的亲疏关系,凝聚群体。要是离群一人吃,或会与孤立、寂寞、奇怪等字眼连系,好像不是每个女生都能驾驭;正面的会被欣赏那份勇气而冠上“有型”光环。“一个人吃饭总是被标签,但我看来只是自然不过的事。”Rita说得自在,然后滔滔不绝的分享。在一人饭局中,她早已发掘了一个辽阔的自我世界。摄影:Sherrie Poon 场地:小平津

家庭教导Rita要聆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不足,所以她从小到大都习惯独处,一人吃也是平常事。

一人吃饭是聆听自己的时光

所谓自我,Rita形容是内心的声音,“独处与群体生活同样重要,外在的待人接物,是一面镜子,反映内在如何自处。要好好与人相处,先要懂得独处。例如一个人为何对别人挑剔?可能出于未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面对自己,才能包容他人,一切截然不同。我就是爱在一人吃饭的时光,沉淀生活点滴与纠结,聆听自己的声音,由心过滤,将得著回归生活,他日面对同样问题时,都能处之泰然。”这是日常的个人修行,在她最爱的“一人食堂”—小平津里操练无数次。

6. 一人食量有限,Rita说独个儿吃饭时要学习取舍。餐厅的菜色设有半份量,适合一人食用。

甫入店内,Rita随即与店主、侍应们闲聊,名副其实的熟客。“我特别钟情小店,别有一番人情味,这里灯光昏暗,像家一样舒适。”然后指向某角落的座位,说:“我平时就喜欢坐在那里用膳,好像有个保护罩,让我进入另一空间。”

那个空间,又是Rita与自己谈恋爱的地方。“一人吃时则可全神贯注在当下,我喜爱边吃边阅读,咀嚼书中的力量;同时,特别敏感自己的情绪、感官及对事情的反应,这种自我了解的过程犹如跟内在的我谈恋爱。”犹记得一次,她在餐厅遇上气忿的事。“当时我先是委屈,继而生气,然后意难平。”道出情绪的转变振振有词。“要是我跟他人在一起,不会留意内心真实而复杂的情感。”谈恋爱不也是在彼此相处的点滴中互相了解、观察及包容吗?

一人吃饭时,Rita 除了重视餐厅环境是否舒适、食物味道及价钱外,更重视人,店员的态度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她喜欢与小平津的店员交流,“他们的亲切不会侵占食客的私人空间。”

一个人在饭桌  走出失恋阴霾

不过,两个人的恋爱会因了解而分开,但内在的我永远都是自己一辈子的伴侣。上一段感情结束后,Rita也是在一人饭桌中,自我梳理思绪。“当时脑海总是闪过昔日的画面,我又走进保护罩中,这里的座位距离刚好,既有私人空间,又可感受周边的人与事,观看众生相;侍应也总是自然的打开话题,又舒服的结束对话,让我在舒适的环境,透过五感品尝美食。”

分手的时候要吃甜,Rita推荐店内的自家制芝士蛋糕,陪她走过失意,以味道化作安慰。

“我刻意放慢咀嚼的速度,提醒自己放缓步伐,感受生活的细节与美好,回想过去感情曾带给我的快乐,从而将这段关系的所有感受整理封存,成为人生美好的回忆,避免陷入负面情绪的圈套。”如此细腻的每一步,只有一人吃饭时才能做到,“朋友的陪伴也重要,但身边总会出现不同声音,唯有自己最清楚对方的黑与白,我很感激他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离群的勇气》是Rita最近一人吃饭时的读物,对她而言,离群不需要勇气。“我志在从书中证明自己一向的想法。”

言谈间,Rita常说自己是个性急的小辣椒,故又名“大娘”。今天,大娘不再辛辣,从一人咀嚼与反省中,她寻回了生活应有的步伐,调和内心,悟出人生的哲学。“不同人都有自己的表达,学会耐心的深探人与事,调整心态,可更真诚的包容别人。”原来一人吃可以走得这么远。“一个人好像很渺小,但只要往内走,能塑造的世界可以很大。”在她向往的世界里,有著多少女生不敢跨越的门槛。“害怕源于未试过,不懂得与自己对话,其实这是每个女生都能驾驭的事情。”

“一人吃,亦好比一瓶正在发酵蕴酿的酒。”Rit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