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妈妈均患认知障碍 高危遗传患者郑文雅 以摄影留住记忆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这样说道:“人不是慢慢变老,而是一瞬间变老的。”许多时候人会变老,并非从第一道皱纹或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起。可是,有一种人就好像永不会老,老去的或者只有年龄,但岁月就是遗忘了他们的“气质和神色,眼前的郑文雅(Olivia)就是一个例子。我不可以说在她面上看不到皱纹,但就是不会把“老”字跟她连在一起,在香港大学的斜路和楼梯上,当我还在上气不接下气时,她还步履如飞,而她今年已经57岁了。摄影:黄宝莹
保养就在于不刻意花时间去保养
翻看Olivia的“履历”,实在比很多人都丰富精彩。曾经是香港运动员和全港女子跳高纪录保持者,亦是“香港小姐”冠军,曾当电视、电影演员,现为专业高尔夫球教练,年轻时于纽约修读摄影,多年来推出多本摄影集,还懂得舞蹈、陶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雕塑女铜像就是她的作品之一。而且,她还在八十年代出了半裸写真,可以说是相当前卫大胆。问到Olivia是否兴趣多多的人,她却说:“大部分兴趣最后都变成我的职业,都不再是兴趣了。
我的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最重要睡醒时还是活着就好。都活到这个年纪,最重要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再不做就太迟了。当体力一日比一日差,能健健康康的日子亦愈来愈少,想做的事便要做不可以等。我是跟太阳作息的人,没有养生概念,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做facial ,绝对忍受不了坐在理髪店两个小时干等,购物也只会路经才买。”不能停下来,或许就是不老的秘密。
认知障碍症高危患者 病发前以摄影“把缘留住”别以为Olivia出身书香世家,爸爸在她还没怎么记忆时已过身,从此跟着外婆和妈妈到处漂泊,甚至家里穷得有想过送她到儿童院。小时候的她多跟外婆睡,感情特别要好,可是有一天她失踪了,从此没有回来,让Olivia一直耿耿于怀以为外婆不要她。
若干年后就是母亲在伦敦街头失踪,幸而三次不见了也能透过闭路监视器寻回,Olivia才发现外婆跟妈妈其实都患有认知障碍症,而且这个病是会遗传的,所以她自己也有很大机会成为患者,“所以我便用正面的态度来面对,一直在想病发前可以做些什么,我最爱就是摄影,希望尽量拍下多些照片,所以便有了《把缘留住》这摄影集的念头。
相片内的主角以人物为主,都是这大半生我的相知相遇,有朋友、老师、学生,还有在这地方喜欢的店舖和食物。人好脆弱,这天还好好的聊天,隔日已经无法联系,所以要珍惜见面的时间。景物亦然,相集里有张拍人的照片取景香港大学,背景是一棵生长了几十年的树,但相集出版时,那树已被移走了。”
常自闭在家 提早当“永远的爱丽斯”
大概两年前有套电影《永远的爱丽斯》,主角爱丽斯在自己熟悉的街道上慢跑,突然迷失了方向,她患上的就是这种认知障碍症,学名是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会失去记忆与智能,而不是行为痴呆,所以高锟的妻子也曾希望为疾病正名,不再说成老人痴呆。初期病征不是完全失去记忆,而是失去定位能力,和一些较容易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有时往往被误为“无记性”而已。
即使没有伴侣的女生,最好也不要长期在家看电视,找点事情外出去做,机器不用都会生锈,脑袋不用不退化才奇怪……
Olivia说:“患者通常都出现在退休人士身上,然而最近在一些探访中发现年轻至三十尾四十出头的女性也有,可能是遗传,但加速病发原因往往来自生活圈子愈来愈窄,甚少机会跟人相处,可人是群居动物,不应该经常独处,即使没有伴侣的女生,最好也不要长期在家看电视,找点事情外出去做,机器不用都会生锈,脑袋不用不退化才奇怪,到时就真的是名符其实的独居老人了。”其实UCLA一个硏究小组亦曾经尝试以新的取向代替药物去延缓和治疗阿兹海默症,发现只要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饮食习惯、提高运动量、戒去烟酒,甚至让轻微病发者重回工作岗位,结果竟然是出乎意料地有效,当然老去及退化是无可避免,但不用吃药就能延缓衰老,除了Olivia一直努力在做,究竟又有几多人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