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胶污染】衣服微纤维难分解 流入海随时食落肚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洗面乳中的“磨砂”、牙膏中磨去牙渍的幼粒,都是破坏环塑胶。不过,除了微胶粒外,衣物中的微纤维(Microfiber)同样会破坏环境。

微纤维(网上图片)

美国早于去年已立法禁用洗脸的柔珠(microbeads),下年7月起开始禁止生产;台湾在本月初亦宣布2017年1月起不得制造或输入含有塑胶微粒的化妆品及个人清洁用品,并于2017年7月起禁止贩售所有相关产品。这些柔珠的破坏力在于,它们无法被一般的排水系统拦截,而流向大海的过程中,更会吸附了有毒物质、藻类、微生物等,然后就会被海洋生物食用,包括鱼、虾、蟹等等,因而进入了食物链,最终人类也会受害。

球衣亦有使用人造纤维。(资料图片)

Gore-Tex、抓毛会释出微纤维

不过,除了柔珠外,衣物中的微纤维(Microfiber)也会伤害环境。微纤维主要是由塑胶(Polyester)、尼龙(Polyemide)两种成份组成的人造纤维,粗细只有头发直径的五分一,特点是弹性好及柔软。香港教育学院科学与环境学系助理教授霍年亨博士接受《香港01》查询时表示,基本上有功能性的衣服全有人造纤维成分,如球衣、行山爱好者喜欢的Gore-Tex、抓毛(Fleece)等,“Columbia差唔多全部都系塑胶(物料)”。除了用在衣服外,地盘外的绿色网、沙发上的布均有人造纤维。

微纤维吸附有毒物质入海 最终人类受害

霍年亨续指,这些人造纤维会在洗衣期间释出微纤维,而洗衣机亦可隔走大部份微纤维,惟总有一些会随水流入海洋。而人造纤维中,抓毛释出的微纤维最为严重。早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研究人员的研究指出,平均每件合成抓毛外套,每洗一次就会释出1.7克的微纤维。衣服的合成微纤维进入废水处理厂后,40%会流入海洋。跟塑胶一样,这些微纤维会吸附有毒物质流出海洋,最终也会进入食物链。

行山人士喜爱的Gore-Tex物料含人造纤维。(资料图片)

天然纤维如绵、麻可被分解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邓敏琳向《香港01》记者指出,全部衣服中约60%有聚酯纤维(Polyester)。甚么衣服才会释出较少微纤维?邓敏琳指,天然纤维如绵及麻是不会有塑胶纤维,可被分解,惟坊间衣服甚少100%纯绵或麻衣服,加上绵花的生产过程中会用上很多水,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难以取代人造纤维衣服

问到美国及台湾已宣布禁绝柔珠的使用,邓敏琳也表示香港亦应尽快跟随,因为当其他国家禁止贩卖后,剩下的存货就会转而送去未立法的地区,就如香港。惟她表示,目前禁绝的是化妆品及清洁用品中的柔珠,这些较易寻得替代品,惟衣服中的人造纤维则较难找到取代。

每次清洗抓毛衣物都会释出微纤维,污染海洋。(网上图片)

减低污染 应由少添衣入手

纵合霍年亨及邓敏琳的意见,要减少污染环境,应从减少添衣入手。霍年亨表示,明白拒穿人造纤维衣服的难处,因为无天然物料可以取代抓毛既薄又轻的优点,不用人造纤维“对成衣业系好大嘅挑战”。他提醒市民不应随意丢掉现有的人造纤维衣服,因为衣物丢至堆填区,最终也会污染环境,反而要“用得好啲”,减少丢衣服的机会。邓敏琳也呼吁,市民在节日期间不要买太多衣服,每件衣服也不应只穿数遍就丢掉,将衣服的寿命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