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中医角度看生蛇 睡眠不足、压力大、免疫力差要小心
文:刘锦伟医师@中大中西医(注册中医师及物理治疗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专业顾问(名誉))
蛇串疮,俗称“生蛇”,属中医外科学皮肤科包含的一种皮肤患疾。清朝《外科大成》以“缠腰火丹”称呼此症。此外,因此病多缠腰而发,故又有“缠腰火龙”、“蜘蛛疮”、“火带疮”、“蛇丹”等名称。此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相当于西方医学的带状疱疹。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 同场加映:生蛇知多啲!
原文:【生蛇】带状疱疹抵抗力差病发 出过水痘高危延误医治会长期痛楚
临床症状
患者在腰背或胸肋部出现数点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成簇粟米至花生般大小的丘疹群,迅速变为水疱样,聚集于一处或数处,成带状排列;部份患部会感觉强烈疼痛。初起疱液透明,5-7天左右后转为浑浊,之后部分疱疹破溃、糜烂和渗液,然后干枯结痂。再经数天,痂皮脱落而自愈。另外,少数患者会不发出典型水疱丘疹,仅仅出现红斑、丘疹。病程在儿童及青年人一般为2-3周,老年人约3-4周。免疫能力强的人士一般愈后很少复发。
从现代医学角度,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曾经患有水痘病而痊愈后,残留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会潜伏于神经元内。日后当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之病毒可以再度活跃起来,沿神经线走到相应皮肤分布处,引发水疱及痛楚。年老、长期病患如糖尿病、睡眠不足、压力等,其免疫力一般较低下,皆易成为带状疱疹或蛇串疮的好发人群。换言之,曾经患有水痘病的人士,都有机会患上带状疱疹。通常小时候被传染,其症状为水痘,不为带状疱疹,长大复发时为带状疱疹。
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本病因为情志不舒,使肝气郁滞,久郁而化火,火热毒邪入侵皮肤而出现水疱丘疹;或素体脾虚,加上饮食不节,喜吃煎炸肥甘厚腻之品,令体内湿热内蕴,外溢于肌肤而引发。此外,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较长。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书藉一般将蛇串疮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和气滞血瘀型。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肝经郁热型的临床表现是以肝胆湿热更为相似。常见临床表现为腰背或胸肋部出现簇群样皮疹,疹色较鲜红,部分丘疹程水疱样,疱壁充盈,患者感觉局部皮肤灼热刺痛;可伴口干口苦,小便稍黄;舌质一般较红,苔薄黄或黄腻。
笔者会治以清肝泻火,利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药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这方中的龙胆草、栀子有良好的清肝泄热能力,配合黄芩清肝胆湿热,可以针对疹色较鲜红及疱壁充盈的症状。如灼热感强烈,可以加紫草、白茅根,凉血解热。从现代医学研究,板蓝根对病毒有较强抑制能力;所以笔者常在早期发现的带状疱疹加用板蓝根治疗。疼痛剧烈者,笔者除了使用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外,亦经常用夜交藤等有抑制神经传递的中药去减轻皮肤的疼痛。
至于脾虚湿蕴型,一般皮疹色红较淡,皮损常伴渗液,但疼痛相对肝湿热型较轻;可伴腹胀或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或白腻等湿重之象。临床笔者较常用香砂或陈夏六君汤加减以健脾利湿治疗。如湿重渗液较盛,可以加车前子,滑石、泽泻等加强利水渗湿效果。
皮疹后期湿热毒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不通则痛;如疹色较暗红或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或刺痛不止,舌质一般较暗,中医一般认为是气滞血瘀型。临床治疗会以理气活血,重镇止痛为治法。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延胡索、生牡蛎、石决明等重镇止痛。若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或柏子仁以宁心安神;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等以益气健脾以增加其卫气而加强抵抗力抗邪。
外治法
皮疹初起颜色较红仍未破损可以用三黄洗剂外涂。水疱破后,笔者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洗破损皮肤,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以保持干爽及防止被感染或传染他人。若水疱不破,传统中医学意见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刺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疼痛。但从现代医学防控感染角度,疹内之疱液本身是体内淋巴液为主,所以笔者认为,除非疹疱有急性感染或含脓,否则穿破皮疹是会增加其感染机会。
预防与调摄
蛇串疮浸液是有传染性,故此保持皮损局部干燥、清洁是对预防自我感染或传染他人有重要性。当局部皮疹色红,局部遇热瘙痒增加时,患者在洗澡时(特别是在寒冷天气时)要注意淋浴水温的调节,避免过热,减低皮疹受热刺激。饮食方面,皮疹红伴灼热及疼痛较剧时,尽量避免进食辛辣煎炸肥腻的食物。
结论
蛇串疮或西医称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患疾,疱疹发病的最初72小时内,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可缓和病情和缩短病发期。经常运动及休作有时对预防此病患是十分重要。发病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或传染他人亦相当重要。若此病得到及时适当治疗,一般2至3星期可以痊愈。
作者简介:
“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辖下的医务中心,致力推广医学研究、教育培训及提供医疗服务,团队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注册护士、临床心理学家等,旨在揉合两个医疗系统所长,改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网页:http://www.hkiim.cuhk.edu.hk/imc/tc
(文章标题由《香港01》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热话》设有“健康百科”栏目介绍各类健康资讯,读者如有健康疑难,欢迎私讯到“01热话”facebook专页或电邮至:hotpicks@hk01.com,如有需要,将会邀请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