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三伏天灸改善经络气血运行 防治多种寒性疾病
文:石华锋医师@中大中西医(香港中文大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注册中医)
上周提到的三伏天灸,是指在三伏天时,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温热性中药贴敷或涂抹于穴位及患处,借助天时,最大限度地鼓舞人体正气,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性的双向调整,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上集:【健康百科】三伏天灸具中医传统智慧 借夏天阳气散寒治“冬病”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三伏天灸的现代医学研究
研究发现,三伏天灸具有神经—免疫调节作用。通过药物发泡刺激使作用部位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神经反射机制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目前对三伏天灸的医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强直性脊柱炎(AS)、膝关节炎、痛经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等范畴的研究。例如有研究表示,三伏天灸可令支气管哮喘患者干扰素-γ分泌降低,下调信号转导及转录启动蛋白STAT-6,上调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从而抑制辅助T细胞Th2过度分泌,调节Th1/Th2比例平衡,在哮喘病程中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另有研究观察三伏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发现其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或直接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炎细胞的浸润,达到治疗效果。还有研究表示,三伏天灸对人体大脑皮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各脏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
常见三伏天灸的临床应用及禁忌
简单来讲,三伏天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阳散寒”,主治虚寒性疾病。中医师会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选取相应的经络腧穴。常见三伏天灸治疗的适应症如下: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嗽,体虚反复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痛,慢性结肠炎,腹泻,虚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小儿厌食;
痺症: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
妇科: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产后痛症;
其它:神疲乏力、怕冷、四肢冰凉及各种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等引起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适应症都以虚寒证型为主,如属于热性、湿热性、阴虚发热等人士就要审慎,例如患者出现口气大、局部红肿、感冒时咽喉肿痛、痰黄稠、咯血、口腔溃疡、潮热盗汗等症状出现时,必须在中医师严谨的辨证论治以及建议下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三伏天灸。敷贴时间则一般控制在20分钟至60分钟即可。另外,孕妇、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烧超过38°患者、肺结核患者、严重心肺功能不足患者、血液病患者、严重皮肤感染、过敏及瘢痕体质者不宜天灸;而2岁以下幼儿、患有感冒及咽喉发炎、糖尿病、皮肤过敏或皮肤病、短时间内敷贴即产生大量水泡等患者及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患者(G6PD缺乏症),必须经过中医师的专业判断,决定是否适合接受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的适应症较广,但在临床使用时必须遵守中医学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三伏天时,中医师为患者诊断疾病及确立证型,以一定比例调配好的中药材制剂,结合精准的取穴进行三伏天灸,方能取得最佳疗效。
作者简介:
“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辖下的医务中心,致力推广医学研究、教育培训及提供医疗服务,团队人员包括中医师、西医、注册护士、临床心理学家等,旨在揉合两个医疗系统所长,改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医务中心网页:http://www.hkiim.cuhk.edu.hk/imc/tc
(文章标题由《香港01》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