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吃什么】乾隆是个美食家 御膳房“御厨”讲手艺不讲出身
公务员职位非今时今日才争崩头,在古代,能求得一官半职亦是光宗耀祖,其中在清朝要当官,往往讲究名门出身,但“御厨”一职却例外。作品包括《潘金莲的饺子》、《民国太太的厨房》的著名作家李舒在新书《皇上吃什么》指出,因应皇帝的不同口味需要,清朝宫内会召入不同背景的厨师进入御膳房,厨房这个英雄地,讲究的不是学识,而是比拼厨技手艺。要成为御厨,不一定局限于与皇帝同族人的满族人,而乾隆时期既有满汉全席餐单,自然有汉人厨师立足之地;纵然是前朝明代遗留下来的山东厨师,亦会得到接纳;而皇帝有时为博爱妃一笑,亦会召来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厨师入宫献技;又或皇帝微服出巡时,也有看中民间小摊贩手艺,而让其御厨的事例。可以说,只要成品能讨得皇帝欢心,就有机会被看中,入职御膳房当个古代公务员。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以下是《皇上吃什么》的内容节录:
做官是需要学历的,寒窗十年,也不一定能中举入仕;当将军是需要出身名门的,自小习武,屡立战功,活了下来,才能成为一代名将;而御医又需要尝尽世间百草,灵感乍现,一味良药解救众生,才能为皇帝瞧病。
既然无法在江山社稷上为皇帝分忧,退而求其次,御厨倒是不错的选择——在国家级大厨房里,选用天下最好的食材,不慌不忙地炖炒煎炸,侍奉皇帝的一日三餐⋯⋯
皇帝也是普通人,他们似乎对御厨有著天生的宽容,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厨艺够好,都能被皇帝宠幸。
“从龙入关”的满族人
皇帝是满族人,自然御厨也是满族人。
随著清军入关,带来的满族厨师,成了清宫的御厨核心。他们大多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父亲在宫里做到一定岁数,就可以带著儿子入宫,看自己做菜,培养接班人,如果没有儿子,那这道菜无人继承,就失传了。
努尔哈赤有一名叫雅喀穆的御厨,相传,在萨尔浒战役中他命雅喀穆宰羊慰劳官兵,剔出羊骨,将羊肉炖给伤员吃,而自己却用羊排骨煨烂后,与众军官共享。雅喀穆见状不忍,想将羊骨做得更好吃一些,于是他把前骨剁成小块,卤煨后,捞出盛到一旁,放入辣椒、葱段和白酒,继续翻炒,直至将骨头中的水分炒干,香料入味。这道菜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夸奖,后命名为火燎葱香羊排,之后每逢幸事,都做这道菜表达对官兵的爱惜。
后来雅喀穆入宫后,专门烹调满族的传统美食,把全羊宴、食肉大典、山八珍、满族饽饽、野意热锅、粗犷烤肉都带到了清宫里,著名的“黄金肉”就是出自他的创作。
沿袭明宫的山东人
明末,一批山东人闯关东到东北去开垦黑土地,山东人在东北做菜颇有名气,受到满人的喜爱,“胶州帮”就占当时御厨很大的一个比例。
清朝是个很务实的朝代,直接将紫禁城承接下来,没有另建宫殿,厨师也是这样,如果汉人的厨子做得好,也会让他们留下。当时山东厨师几乎主导明朝皇宫的后厨,鲁菜也在那个时期成为国菜的典型,自然,山东人就成了清朝皇宫做汉菜的主要人力来源。比如酥鱼,当时北京的山东菜馆均卖此菜,更不必说宫廷了,但是宫廷的做法与民间的不一样,宫廷的酥鱼,鱼骨必须要酥软,味道更为上乘。
极受宠爱的苏州人
乾隆对苏菜的钟爱起源于张东官。在乾隆第四次南巡中,他在苏州织造普福家偶然品尝到了张东官做的菜后,赞不绝口,就将他带回京城,任为御厨。此后,乾隆几乎每日都点名让张东官做菜,顿顿离不开张东官。苏造肉、五香鸭就是他创制的。
到了张东官七十多岁,随乾隆第六次南巡时,乾隆才下旨让他回家养老,但还要苏州织造另选一两名精壮的苏州厨师去膳房做膳,可见乾隆对苏菜的热爱。
为香妃特聘的回族人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都知道那位招蜂引蝶的维吾尔族香妃。这位香妃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就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容妃,而且乾隆对她十分宠爱,特地为她招募了回族厨师,专做清真膳食。做清真肴馔的御厨叫努倪马特,他在容妃跟随乾隆东巡时,一路上为容妃做了羊西尔占(满语,即肉糜)、回族饽饽等五十多种美食。到了正月宫中宴会,努倪马特还特意做了羊肉馅馄饨,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随处游荡的小摊贩
御膳房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什么人都有。乾隆这样的美食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探访民间小吃的机会,那时北京街头流行“豆汁”,他就让内务府在民间招募技术纯熟的豆汁厨子进宫制作。
到了慈禧,她更是挖空心思寻找能制作各种新颖美食的人,谢二就是因为慈禧想吃炸糕而被传入宫中专做蒸炸的厨师。还有一个卖芸豆卷的小贩,因为慈禧爱吃,就被特意招进宫里,只做这道点心。这种厨子在宫中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有的人每年只做一两次,有的甚至从未被传召过。这样一些游走市井的小摊贩,对一心想当御厨而苦练厨艺的大厨来说,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做皇帝身边的人,不仅要有拿手绝活,还要运气好。
作者:李舒
女,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
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唱戏不务正业,
好八卦囫囵吞枣,
好历史走马观花,
好美食不远庖厨。
著有畅销书《潘金莲的饺子》、《山河小岁月》、《民国太太的厨房》。在“Vista看天下”、腾讯“大家”、“入流”等设有专栏。美食杂志《Lucky Peach福桃》主编。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