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60年代日本团费够畀首付 去少几次日本真系买到楼!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香港著名富二代刘鸣炜曾寄语年轻人要买楼就要“作出一些牺牲”,例如“睇少啲戏,去少啲日本”,其论点曾惹起热议。回看历史,原来真的有“去少几次日本就买到楼”的年代,但已是逾半世纪前的60年代!当时一个14天日本旅行团每人收费2995元,而同年北角一个上车盘单位售价仅1.5万元,即1人团费够付首付,5人团费已可Full Pay买楼。
反观今时今日,来回日本的机票随时1000元有找,去一转日本的花费,随时连㓥房盘一呎面积都买不起。

1965年一个14天日本旅行团团费为每人2995元,当时北角一个上车盘楼价由1.5万元起。(香港公共图书馆网页截图)
1965年北角公主大厦开售,叫价约1.5万元起,而14天日本团的团费,等由楼价约两成。(香港公共图书馆网页截图)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l7U1Y7t5LO

现时楼价高企,百多呎的“龙床盘”㓥房楼也要近300万元,即使做九成按揭,首付也需30万元,就算选择分30年供款,以年息2.5厘计算,每月供款仍逾1万元,一般年轻人也难以负担。

既然去少几次旅行,看少几场戏省钱仍上车无望,不少人宁可选择多吃喝玩乐,奉行“财散人安落”信条。反观60年代,出国旅游仍然是奢侈享受,“去少啲日本”原来可以直接付首买楼上车!翻看旧报纸,1965年曾有旅行社登广告,宣传14天“堂皇日本游”旅行团,游历的城市包括东京、名古屋、大阪、京都等等,飞机去、轮船返,回程更会停台湾,双人房收费为每人2995元。而同年上车盘价格约为1.5万元,1人团费等同楼价两成,2人同行团费则达楼价四成,而5人团费等于可买一个单位。

+5

现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曾经建议年轻一代“买不到楼便会去买车”,同样引来不少人讨论。而同样在60年代,买一部全新的私家车需约1万元,等同上车盘楼楼价约七成;而今时今日要买入门级的普通私家车,售价约10至20万,恐怕仍不足支付㓥房盘的首付。

60年代一部汽车叫价约1万元,2部汽车的价格已可买楼。(香港公共图书馆网页截图)
+19

而70年代初,“揾车车”相对较高价,当时是14座位的小巴,新车标价约2.8万元,而同年2房1厅的新盘叫价2.2万元,换言之,一部小巴贵过一层楼。

从60年代到2018年,综观各类物价及薪金的起起跌跌,长线来说仍应验了“买楼必赚”的传统智慧。惟半世纪以来香港楼巿亦曾大起大落,除非供断后一直持有,否则楼宇买卖之间,有人大赚亦有人损失惨重,近日楼巿下调令无壳一族重现上车曙光之余,但需先衡量个人财力,否则买楼后陷入负资产或断供危机,恐较未上车前更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