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情绪化】负面情绪都有正面功能? 将嫉妒对象当榜样去学习
妒忌心人皆有之,葡萄别人有车有楼、有靓女做女友,心中那团妒火不自觉在猛烧,但看得到恨不到,心中感觉实在难受也无补于事,反而伤身又伤心,点算好?有20年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陈皓宜博士,指正或负面情绪都其功能,关键在于如何掌控情绪。她在新书《爱上情绪化的自己》中提到,为了在社会获得更多资源,嫉妒之心顺着人类演化过程而生,是无可避免,唯有用新角度看待嫉妒对象,学习对方的优点,或寻求对方协助,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才能“化负为正”,达至双赢局面。
以下是《爱上情绪化的自己》的节录内容: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l7U1Y7t5LO
嫉妒者很容易把竞争看成一场“零和游戏”,嫉妒对象的成功,便意味著自己的失败。出于羞耻或自卑,他们容易与嫉妒对象断绝关系,或者脱离与嫉妒对象相关的社交圈子。
如果嫉妒者学习著眼于自己而非别人,他们会更乐意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被嫉妒的对象,并与对方重新建立关系。往后,对于嫉妒者来说,被嫉妒的对象可能会转化成自己的学习对象,甚至会在某个时机寻求对方的协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双赢的局面,可以改善两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个重点是,透过重新建立友好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较客观的角度去评估自己对嫉妒对象是否有一些偏颇的看法。有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对方的成功并不是靠天生之才或幸运,而是以长年累月的辛勤和牺牲换取的。因此,重新建立关系,才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事实的全部,放下芥蒂,并学习对方的好处。
既然生而为人,注定无法逃避嫉妒。我们顺著人类演化的过程,要透过社会比较来争取更多生存和繁殖的资源;即使身在现代社会,竞争也是在所难免,因此,不同的情景都可能会引发起我们的嫉妒心,这不要紧,拥抱它吧!
经过彻底反思,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嫉妒背后的欲望和需要,继而学习如何令自己更进步,并与别人维系和谐友好的关系。
作者:陈皓宜博士
香港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香港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的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香港精神健康基金会及再生会精神健康资源中心荣誉顾问,对治疗精神病及辅导各种心理问题都具丰富临床经验。
陈博士曾任职香港医院管理局辖下青山医院的临床心理学家,先后服务于成人、法医及老人精神科。在法医精神科期间,她主要负责法医心理评估,并经常被法庭邀请作专家证人。及后更被香港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和保安局局长委任为监护委员会及监管释囚委员会会员。
她对业界贡献良多,曾担任香港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副主席,亦任职过香港大学医学院荣誉临床助理教授、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荣誉临床导师,为培育本港临床心理学家尽心尽力。
出版社:天窗出版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