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坐飞机游南极 转乘邮轮要先学上橡皮艇 得闲上堂听讲座
(编按:全篇文章分成上下两集,以下为文章上集。)
文:吴俊熙
去年底,笔者与友人一行6人出发到第七大洲——南极。
到南极主要有水路航空两种方式,从阿根廷南部城市世界的尽头Ushuaia(乌斯怀亚)出发,乘坐邮轮,两至三日可以抵达南极。只是中间经过风浪极大的Drake Passage(德雷克海峡),此海峡为南极的天然屏障,是世上最深的海峡,浪可以比船高,船要靠着浪走,不可与之对抗。而且来回需6天,是以我们选乘飞机。
下集文章连结:【热评】游南极最惨系晕船浪? 登岸后身处超震撼雪景抵返晒!
我们全团约130人,因为每辆客机最多可载70人,从智利南部的Punta Arenas(蓬塔阿雷纳斯)出发,分两架机到南极的北部King George Island(乔治王岛)。我乘坐先起飞的一辆,机上提供飞机餐,有三文治、乳酪、水果等,以短途来说,其实不错。餐后我们换过雪地靴,穿上派克外套,不过两小时,飞机抵达智利的Teniente Rodolfo Marsh Martin Airport。说是机场,却没有候机室、洗手间、check-in柜台,基本上那是一块空地,有升降的跑道。而那里亦是restricted area(禁区),禁止拍摄。
船上探险队(expedition team)派了两名队员来接,其中一人叫名Nat,曾在北京大学读普通话,中文流利。他立即与团中的中国人寒暄。这些中国人不是从大陆到南极,他们均已移居国外十多二十年,大部分是从北美到南极来玩。
另一探险队队员通知我们,需要等候另一辆飞机抵达,才可以起步。典型的南极天气:天色灰暗,紫外线却强烈。空气干燥,烈风打到脸上,连忙带上颈巾帽子。在空地上站在人堆中取暖,等了20分钟,另一航班顺利降落。我们穿著厚重的靴子,徒步步行1.6公里到岸边,当日为零度以上,走着走着也不觉太冷。
在岸边等着我们的,不是邮轮,而是数只只可乘10人的橡皮艇,Nat一直翻译成冲锋舟,而船上各人均以橡皮艇牌子zodiac来称呼。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穿上为我们预备的救生衣,脚踏水中,向外坐(sit)在橡皮艇上,把腿转(swing)到橡皮艇内。必须学会sit and swing,因为邮轮不能停岸边,只可以橡皮艇接驳。
坐到橡皮艇内,背囊要放下,慎防人掉入水中时,背囊增加人的负重。手拉着旁边的绳子(grab line),所以戴防水手套是必须的。其中一名探险队队员开船,在这里,懂得驾橡皮艇是必须技能,有探险队队员7岁就已经懂开艇。艇随着风浪一上一下向大船前进,浪花打进艇内,背囊、衣物、裤子、雪地靴防水十分重要。
5分钟左右,橡皮艇停到大船旁,大船的梯子已经预备好,让我们从橡皮艇一踏而进。幸好这天风浪不高,不然橡皮艇随海浪一高一低,很易掉到艇与梯子之间的隙缝,落入海中。
一早起床,搞了大半天,终于身处邮轮。先把护照交到柜台,服务员带我们到房间。房门上有个锁,可是我们没匙,人在房的时候,可以把门从内锁上,人不在房时,是不能锁门的。
每间房都放满十数万港元的摄影器材、电脑,可是谁也不在意门是否上锁。卫生间设施很贴心,悬着可晾衣物的绳子,亦有个发热金属架,可快速晾干衣物。放下背囊,脱下救生衣、派克外套、雪地靴、防水裤、羊毛袜,换上便服,先做的不是参加甚么简介会,而是到餐厅午膳,这种体贴很教人舒服。
饭后,所有乘客分成两队,参加救生艇演习。救生艇演习让我们知道听到七短一长鸣声时,应穿上全套防水防风衣物,再加救生衣,立即到集合地点,如果弃船时应怎么办等等。
船上每天在大堂供应下午茶,所谓大堂其实是一个有电视及投射萤幕,可以容纳一百三十人的地方。其中一角供应茶水,有咖啡、朱古力及大量不同款式的茶包可供选择,另外亦提供曲奇饼干,有时亦有小吃如寿司及finger food(编按:一口小食)。
这条船与平日数千人的大船不同,平日的活动并非打球、攀岩、游泳、跳舞,而是听讲座,包括海洋生态、鸟类、冰川、气候、南极历史等等,大部分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天讲解企鹅生态,例如其种类、数目、居住地区、食物链等等。企鹅为鸟类,不是鱼类,仍可以潜到560米的深海中,560米比西九龙的环球贸易广场甚至是台北101更长!然而,作为鸟类,企鹅可以喝海中的盐水吗?讲座最重要是学懂辨认不同种类的企鹅,因为我们每天均有机会遇到许多企鹅。讲座由Nat作即时翻译成国语,现场提供耳机,方便中国人听。(待续...)
(下集文章连结:【热评】游南极最惨系晕船浪? 登岸后身处超震撼雪景抵返晒!)
作者facebook:Dr. Benny Ng
(文章标题由《香港01》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