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儿童 · 一|当儿童被性侵,像狮子咆哮、石头压顶...

撰文: 王宁慧
出版:更新:

【创伤预警:下文包含性侵犯/性暴力内容,可能引起不安,请谨慎阅读。】

“性侵儿童”是很有点选率保障的一个关键词,因为相关新闻总能吸引到不少读者的注意,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那些骇人听闻的经历,对于受害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疗专业协会会长吴海雅,曾让性侵幸存者写下对自己身体经历的比喻:像一只狮子经常在咆哮,像脱光了衣服的肮脏女孩,像有块石头压在头顶,像一头被关在笼里又埋在沙下但随时会破沙而出的老虎......

“性侵儿童”深度报道系列五之一

性侵经历改变儿童自我认知

性侵犯的狡猾之处在于,它的伤害不会随着侵犯的终止而停止,而是可能改变受害者的自我认知。当它发生在儿童身上时,影响更加明显——遭遇过性侵犯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作出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除了对正常的交往和亲密关系产生回避,有的还会模仿性交、亲吻的动作,描绘色情的图画,甚至把性当作换取好处的手段。这是因为儿童尚未形成完善的自我,性侵犯行为会促使儿童形成扭曲的性态度和性观念,继而作出出不符合其年龄发展阶段、扭曲人际关系的性行为,干扰儿童正常的性发展。

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疗专业协会会长吴海雅接受《香港01》专访时指出,儿童性侵的创伤很多样,有的幸存者不愿再与男性有肢体接触,即使交男朋友了,连牵手也不行,一旦发现对方想和自己进行亲密交流就会中断交往;也有的个案恰恰相反,反而会很随意地寻找他人发生关系,因为她们觉得自己被性侵过,身体已经坏了,不值得去保护了。

2021年,吴海雅出版了一项针对童年性侵犯女性幸存者心理状况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遭遇过性侵犯的女性来说,性侵幸存者的性焦虑、性抑郁和性恐惧在统计上会受到较大影响,但同时她们的性欲望和性活动也比一般人要多,而她们的自尊心、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则显著较低。这种矛盾反映出她们心理状况的不健康。

七成性侵儿童个案由熟人作案

性侵儿童还可能会对整个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性侵犯发生后,当事儿童的母亲常会被视为责备的物件,批评她没有保护好孩子。当侵犯者是受害儿童的父亲时,他们往往会以“妻子不能满足性需求,才会找女儿”为由辩护,母亲就会成为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的失败者。但实际上,儿童和母亲都是受害者,面临孩子受伤和丈夫背叛的双重打击。

研究儿童性侵问题多年、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龙迪在2017年出版的学术专着《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中指出,家人性侵犯从根本上背叛了受害儿童及未参与性侵犯的其他家人对家庭安全感的信任,还会打碎一家人曾经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正常的家庭”的信念;至于没有参与性侵犯的其他家人,可能会感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因而不再信任家人,甚至也不信任其他人、不敢结婚等。

根据社会福利署,2021年涉及儿童性侵犯的案件总数为459例,比去年的320例增加了43%。警务处于2021年接获的儿童性侵报案共计得599例(下图),逾七成受害儿童(432人)的年龄介乎12至16岁,近24%受害儿童(143人)的年龄只有6至11岁,还有24人在5岁以下。另外,有31%案例(187人)的施害者是陌生人——换而言之,近七成性侵儿童个案都是由熟人施害,其中79例更是发生在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

96%儿童被性侵个案不为人知

从过去10年发生的性侵儿童个案来看,还有更加令人乍舌的特征。Talk Hong Kong是一个由两位女性组建的志愿者团体,为香港遭遇过童年性虐待的幸存者提供支持服务,并致力于相关的倡议和研究工作。去年7月,Talk发布了一份名为《香港儿童性虐待的严重程度:2010-2021年的证据回顾》(Magnitude of Child Sexual Abuse in Hong Kong: Review of Evidence 2010-2021)研究报告,指出社会福利署在2010-2021年平均每年报告322宗个案,其中85%受害者是女孩,27%个案涉及插入性侵犯。

报告又提到,香港警务处在2016-2021年平均每年报告470宗案件,但律政司在2010-2021年平均每年只有46宗检控,当中89%被判罪成,但25%罪犯没有被监禁。

然而,上述资料只是香港性侵儿童问题的冰山一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5位女性和每13位男性中,就有1位报告自己在0-17岁的童年时期遭受过性虐待。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在幼稚园校长及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中指出,估计最少有70%以上的儿童性侵个案尚未被揭发。Talk通过对香港和国际范围的儿童性侵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推测香港性侵儿童个案的比例约为总人口的12%,其中受害女童为15%,受害男童为9%;Talk再对比社会福利署公布个案数字,推测香港约有96%的儿童被性侵个案没有被报告,这意味每25宗儿童被性侵个案中,只有1个能够获得社会福利署的注意。

受害儿童延迟求助12.9年

吴海雅的研究也发现,报过警的受害者廖廖无几。大多数人没有选择举报是因为害怕而不敢披露,后来之所以愿意说出自己经历,是希望其他人不再受到伤害。在研究初期,吴海雅邀请相关NGO转介愿意接受访问的个案。但过程十分艰难,只要受访者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就要暂时中断访问,那整个访问环节可能要花费一年半载才能够完成。吴海雅转而透过Facebook和学校招募受访者,结果获得出乎意料的回应,她最后找到31位受访者,比原先预计的12-16位受访者多了一倍。其中包括一位60岁的长者,跟吴海雅分享了自己9岁时遭遇猥亵的经历——那是她第一次分享这个藏了50多年的秘密。吴海雅感叹:“原来这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她们实在是太辛苦,找不到人去讲。”

“延迟求助”的现象很严重。性暴力危机支援中心“风雨兰”分析了其在2000年至2018年间接获的求助个案记录,发现事发时年龄低于16岁的性暴力幸存者,平均延迟约13.2年才向“风雨兰”求助,较成年的性暴力幸存者延迟求助的时间长逾十倍。去年3月,“风雨兰”公布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的最新资料,其中儿童性侵个案延迟求助的时长为12.9年,当侵犯者是家庭成员或亲戚时,延迟求助的时长甚至长达22.6年。

对于受害儿童而言,不懂得如何界定“性暴力”是阻碍他们求助的原因之一,直到长大了、接受了性教育,才向外界自揭伤疤。另一个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求助物件,因为不是所有儿童都有意识或有能力寻求到专业人士的帮助,而家庭成员作为受害儿童最容易接触到的求助物件,往往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反而忽视、质疑、责备儿童的诉说。

龙迪将她在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博士毕业论文出版为《性之耻,还是伤之痛》一书,书中记录了乡村女童告诉家人自己遭受老师性侵后,家长的反应:

事隔8个月,沈妈对我说起当时的情景时,仍泪如泉涌: “当时脑袋一合计,这孩子一生就算完了!我一点儿都没想到我给她一个嘴巴子!当时都给我气得要疯了(抽泣)。给她一个嘴巴子都不解恨儿!就是不解恨!第一个反应就是她做错了,你没保护好白己,你做错得太深!⋯谁能想到啊你说?!(大声抽泣)世界上这么些孩子,怎么能让咱推着呢?你说咱活着为了什么?你说咱这孩子推到这事儿,怎么去面对别人呀!没脸面对这个社会、面对别人。没有脸,一点儿脸都没有!我没脸去见别人!”
——节自《性之耻,伤之痛》

司法系统无法帮助受害儿童

此外,一些儿童因为担心披露会带来负面影响而噤声不语,例如施害者是家庭成员,担心自己的举报会让家人受到伤害;抑或是遭遇了对方的恐吓,担心举报后会造成无法承担的后果。根据2020年一宗强奸案的判决书,受害女童在读小五时被继父性侵犯,继父以不给她们生活费为由要胁当事人对母亲保密。因为害怕惹继父不开心、导致她不可以与母亲一起居住,受害女童在往后几年忍受了继父的数次侵犯。

同类案件屡见不鲜,但并非所有施害者都会得到应有惩罚。尽管法律愿意采纳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证据,但由于事隔多年,证据难免保留不足,在“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原则下,总有一些被告获判无罪释放。那对愿意挺身而出的受害者而言,是种二次伤害。

2022年8月,社会福利署就“拟议强制举报怀疑虐待儿童个案的规定”发表咨询文件,建议强制举报虐待儿童个案,包括性侵个案,以确保及早识别和有效介入。然而对于这一建议,许多接触过性侵个案的工作者却有所保留。风雨兰指出,根据他们的过往工作经验,帮助性侵幸存者重掌自主权,让他们明白各个选项的意义,赋权他们作出决定,才是处理个案的重要策略;如果专业人士违反当事人的意愿强制举报其个案,或许会让遭受性侵的儿童觉得自己的意愿不被尊重,反而更进一步地剥夺了她们的自主权。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的高阶讲师罗韵诗(Darcy Davison-Roberts),既是Talk的顾问,也是精通儿童保护法的执业律师。她也认为,强制举报制度可能是好的方案,但未必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许多性侵犯的幸存者认定司法系统无法帮助到他们,或是即使举报后仍要经历二度伤害,而如果这些阻碍无法解决,强制举报的意义就非常有限。

“最近我总在想,强制举报制度会不会让那些受害儿童承担了太重的责任,因为他们被迫去举报罪行、追求正义、处理一切,要在羞耻中向警察、法官讲述自己的经历。”罗韵诗说,在有《儿童保护法令》的地区,会有监督和程序维护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例如核查别人的背景有没有儿童性侵犯的犯罪记录,而不是将所有负担都推给受害儿童。

那么,遭遇性侵后选择举报的受害者们,究竟会面对一个怎样的司法系统?

香港儿童性暴力求助热线
风雨兰-性暴力受害人支援热线:23755322
东华三院-芷若园热线︰18281
护苗基金:2889 9933
和谐之家-24小时妇女求助热线:25220434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妇女求助热线:23866255
保良局-24小时妇女求助热线:81001155
社会福利署热线︰23432255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257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