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一 |当小政府遇上大社团——香港社区组织能力较弱?
三个月前,特首林郑月娥引述中央援港抗疫专家指出“香港社区组织能力较弱”,所以只能暂时搁置筹备足月的“全民强制检测”。但事实上,香港社会团体力量并不薄弱,单是向《社团条例》报备的社团就有超过五万个,遍及全港各行各业,涵盖劳资、同乡、专业、地区社团等等至少11种性质,牵涉数以百万计市民。
可是,这股力量在极其严峻的第五波疫情面前却被特区政府忽视了,并没有被及时动员起来。细究个中症结,到底是因为社团数量众多所以政府没有能力组织,还是因为既得利益关系千丝万缕所以政府不愿耗费精力组织?
社团具备三大特色,有利于发起动员:一是拥有人力、金钱和政治社会网络等充足的资源;二是社团成员背景相似,同乡社团成员拥有类似的文化、方言背景,工商社团成员拥有类似的社经背景和共同利益;三是社团动员模式多种多样,容易凝聚会员。
每当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社团的动员作用就更明显:一方面,社团能在在提供公共物品、维持公共秩序和调节社会关系等方面弥补政府不足,通过互助、倡议和监督政府,促使政府作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社团通过动员社会大众,令市民积极响应抗疫呼吁,形成互助的公民社会。不过,正是因为社团往往能够自行补充政府角色,变相也导致政府愈发习惯于放任社会自行解决问题,即使2020年以来不断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也只是任由社团自我发挥抗疫作用,没有透过积极统领不同社团创造更大成效。
候任特首李家超在《竞选政纲》承诺将会加强政府与地区组织联系,借此“提升地区施政效能,增强基层社会服务供给能力”,而对本港社团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研究,也许就是强化组织的第一步。具体而言,应该......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22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6月20日)《当“小政府”遇上“大社团”——香港社区组织能力较弱?》。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