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民主・四|政改努力被一场修例风波推翻 传统泛民成最大输家

撰文: 黄舜炀
出版:更新:

香港要发展民主,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特区政府的推动,以及泛民主派的协调。2021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香港民主》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央推动香港发展民主的三次努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4·26决定”、“12·29决定”、“8.31决定”。这三个关键节点背后,除了包含中央与泛民就政改议题的众多分歧,还有民主派内部不断分裂,甚至与中央和港府关系割裂,最终无奈促使香港民主路径愈走愈偏。

“港式民主”深度报道系列文章四之四

香港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张炳良形容,中央最初的民主发展路径是根据“时间表协调”、“循序渐进”地达至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数议员由直选产生,并以回归后十年为界推进,即2007年才可以更改选举制度:“中央对回归的要求是‘稳定’,但并未给出确切的‘双普选’时间表和路线图,只是说十年后,如果香港人认为有需要,同时社会上亦有共识,就可以按照《基本法》所列明的步骤,提出修改。”

2004年1月7日,董建华发表《施政报告》承诺积极推动政改,又成立由政务司司长曾荫权领导的专责小组,以研究及征询社会和中央意见。图为2005年3月4日,董建华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全国“两会”港区代表招待会上致辞。(Getty Images)
2005年12月4日,大批民众上街游行,要求时任特首曾荫权尽快推出普选时间表。(Getty Images)
2014年9月28日,警方施放催泪弹,试图驱赶示威者。(Getty Images)
反修例风波进一步将香港推向“撕裂”深渊。(Getty Images)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14期《香港01》电子周报(2022年4月25日)《三次政改努力被一场修例风波推翻 传统泛民成最大输家》。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港式民主系列报道:

港式民主・一|破除欧美民主迷思 探索香港选举道路

港式民主・二|有机结合贤能政治和民主政治 发展香港特色民主

港式民主・三|民主化后 缘何从“民主回归”走向“民主拒共”?

港式民主・四|政改努力被一场修例风波推翻 传统泛民成最大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