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之难.四|打破姓“资”姓“社”迷思 还长者生活尊严

撰文: 刘梦婷
出版:更新:

在“行政主导”之下,特区政府要权有权、要钱有钱、要法有法,理应可以在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务时,积极透过秉承公平正义的财富分配机制,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土壤和保障,让少年快乐成长、青年一展所长、壮年事业有成、长者安度晚年。

然而,单是“长者安度晚年”一项,已经强差人意,甚至令长寿变成一种折磨。为什么当局总是未能切实担起让普罗大众共享发展繁荣的主体责任?为什么政府总会以为资本主义社会无须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为什么高官总是对权贵唯唯诺诺以致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咨询多年却仍毫无寸进?这一切,到底是意识形态的教条作祟,还是缺乏承担的懒政借口?

(安老之难深度报道系列四之四)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周永新指出,香港的社会保障为资产导向型(means-based),即根据不同的资产审查给予长者不同额度的津贴。他还指,商界中保守人士固执地认为香港实行全民保障后便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了,但参考北欧高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姓“资”姓“社”不能简单对立起来,成为借口。(黄宝莹摄)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曾为推动全民退保的学者,他认为一个合格的政府应有长远的视野和领导能力,走在市民前面,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当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时,政府就应该及时着手处理养老问题。(龚嘉盛摄)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08期(2022年3月14日)出版《香港01》电子周报《打破姓“资”姓“社”迷思 还长者生活尊严》。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安老之难.一|政府不担责 安老之难从黄婆婆的“三难困境”说
安老之难.二|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还
安老之难.三|辗转讨论三十年 官商民三方仍然“鸡同鸭讲”
安老之难.四|打破姓“资”姓“社”迷思 还长者生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