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之难.一|从独居黄婆婆的“三难困境”说起

撰文: 刘梦婷
出版:更新:

“在疫情中,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保护长者,而待疫情过后,有很多事值得我们重新检视——日后在香港这个作为全球人口最长寿地区之一而令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方,如何让年迈和已届晚年的长者能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这值得全社会共同反思,以更好地照顾香港的长者。”特首林郑月娥在上周三(3月9日)首设的抗疫记者会中这一席话,确实值得整个香港深思,而包括她在内的特区政府绝对是第一责任人,因为第五波疫情对长者群体造成极大损伤,不但暴露当局低估爆发风险、轻视疫苗防护的决策错误,而且突显整个安老政策和退休保障的结构性缺陷。

2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受强烈寒潮影响,天气连续多天低于10度,且伴随降雨。香港社群组织协会(社协)干事吴卫东如常来到深水埗荔枝角道的一栋大厦,了解黄婆婆(化名)的近况。黄婆婆今年70岁,右眼失明,独自居住在深水埗区的一处㓥房里。除却每月领取3,815元的综援以外,她主要靠回收纸皮和转卖二手废弃家居用品,勉强维持生计。不过,第五波疫情急剧升温,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以万计,黄婆婆不敢外出,所以连那笔微薄的“外快”都赚不到了,生活更加拮据。

在香港人口已步入老龄化、甚至在“超老龄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进的时代,独居、贫穷、无法安养晚年的黄婆婆并非独例。根据《香港2020贫穷报告》,政府政策介入前,65岁或以上长者的贫穷人口为58.4万人,尽管政策介入后减少至18.8万人,但实际上他们的日子仍然不好过,无一不在面对生活难、看病难、住屋难的困局。

(安老之难深度报道系列四之一)

深水埗独居长者黄婆婆(化名)住在逼仄的房中,儿女自顾不暇难接济她,她只能靠领取综援、回收二手物品获取每个月不足4000元的生活费用,双眼疾病只能申请基金来做手术。(郑子峰摄)

详细内容请阅读第308期(2022年3月14日)出版《香港01》电子周报《政府不担责 安老之难从黄婆婆的“三难困境”说起》。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电子周报,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安老之难.一|政府不担责 安老之难从黄婆婆的“三难困境”说
安老之难.二|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还
安老之难.三|辗转讨论三十年 官商民三方仍然“鸡同鸭讲”
安老之难.四|打破姓“资”姓“社”迷思 还长者生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