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错、漏、慢——本港防疫安排有退无进
新冠肺炎变种病毒来势汹汹,若不能迅速拦截,恐会引发第五波疫情。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早前形容本港现时的情形为“内忧外患”。然而,历经四波疫情,特区政府仍然未能及时应对不同新增问题,从对入境者的把控,追踪堵截,到检疫中心安排,都是漏洞百出。或许,科学家无法跑在变种的病毒前,但“经一事长一智”,当局理应时刻调整,并在一次次试错后迅速改进,而非重复犯错。当内地的“五一黄金周”已几乎恢复如常,澳门亦取代香港成为内地游客首选,为何香港仍深陷疫情之中,有退无进?
输入个案:入境检疫现疏漏
目前,本港输入个案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及尼泊尔,当中有确诊者携带变种病毒毒株,故以上地区已陆续被列为《预防及控制疾病(规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规例》(第599H章)下的极高风险指明地区,相关航班亦被禁止来港。不过,其实由4月开始,本港输入个案已经不断上升,当中近半携带变种病毒,但港府对对印巴菲三国的禁飞令直到4月18日才发出,被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斥“后知后觉”,决策迟缓。
输入个案至今仍绵延不断,不仅要谨防输入,更要对入境人士进行严格检疫。然而,入境后的检疫却有著诸多隐患,令人忧心忡忡。上述599H章下的极高风险地区回港人士,抵港后只须接受21日强制检疫,并于第12及第19天做检测;待进一步自我监察七天后,在到港第26天再接受检测。而自4月25日起,卫生署也规定入境者需在检疫期第7天接受检测。
然而,若出现潜伏期较长患者,则会有走漏可能。感染及传染病科医生林纬逊曾对传媒表示,除自行采集深喉唾液样本有机会导致采样及结果不准确外,潜伏期较长亦是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例如日前的变种病毒个案中,28岁印度孕妇自4月4日由印度德里抵港后,先后历经6次检测才终确诊。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建议将外地抵港人士强制检疫期间的病毒检测次数增至6次,并由3间不同检测机构负责;当中,由每个机构分别做2次,每次派不同的职员进行采样。既然病毒狡猾,就需人来想办法,再三确认才能达至准确。
流入社区:排查追踪又慢又乱
当变种病毒流入社区,便有机会造成疫情大幅爆发。然而,港府的追踪排查速度及合理安排能力依然令人失望。如从迪拜来港,检疫21天后确诊的29岁印度裔男子,曾于其女友光顾东涌海堤湾畔地下食肆Curry Lounge。而该餐厅的负责人则表示,自己透过新闻报道才得知确诊者曾光顾自己的餐厅,期间并未获得政府的通知。迅速合理的安排可及时止损,而滞后的信息发放则只会增加风险。
除此之外,社区排查的执行亦遭诟病。在疫情以大厦、社区为单位发生时,本港于今年一月启用“封区”的策略。时至今日,港府理应能够轻车熟路地进行封区检测及撤离工作,但却仍状况频发,犯低级错误。因涉及三名菲佣确诊变种病毒,荃威花园R座,康怡花园N2座及薄扶林豪峰需强制检疫。当中,荃威花园R座在历时29个小时的撤离工作后,当区区议员赵恩来发现竟有3户家庭“被走漏”,未获撤离安排。而豪峰则耗时42小时才完成检测、撤离。
有豪峰住户质疑检疫安排,称自己理解政府要“做得绝”,但既然要严格查漏,大可不必仅针对变种病毒,而是规定所有发现确诊的大厦皆需隔离检疫。尽管此言或有抱怨成分,但的确折射出了港府执行成效与初衷的严重不符。封区、隔离检疫,皆为追踪病毒线索的严格措施,既然如此,便要精准迅速,而非走漏住户造成更大隐患。否则,再严厉的措施也只会沦为形式。
隔离检疫:中心管理引不满
难以相信,在历经无数次排查追踪后,政府仍屡屡失误,在相同的位置不断摔倒。因变种病毒流入社区,政府规定一旦出现相关个案,便需全幢住户前往检疫中心接受21日隔离。5月7日当日,竹篙湾检疫中心的使用率达到42%。即使是高峰时期的入住率,也不过四成,并未至爆煲状态,当中秩序理应能够轻松维持,但现时却是“旧错新错”频出。
5月7日,赵恩来在社交网站指,有最少16名荃湾荃威花园R座居民当早出现集体肚泻征状,或与检疫中心膳食有关,怀疑食物中毒。当晚,中心向隔离人士发出讯息,表示“晚餐出现食物安全问题,基于安全考量今晚(5月7日)只可提供杯面”。另外,中心的3条热线只有1条可接通,且检疫人士所反应的问题难获回复。
当晚,卫生防护中心改变涉及变种病毒个案的检疫安排,表示如果出现个案,会对居住处进行封区检测,且住户在之后第3日、7日、12日、19日都需强制检测,不再对全幢进行21日隔离,检疫中心的隔离人士亦可陆续离营。有离开中心的人士透露,由于入住人数太多,有时工作人员未能准时通知,大家只能透过在窗边大叫互通信息。
从对入境把控的疏漏,到隔离检疫的安排管理混乱,政府都给人以“毫无长进”的观感。上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几乎全都是屡错屡犯的失误。按此态度及进度,本港恐怕难似周边地区一样恢复正常生活,更别说重启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