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再陷疫苗战场 港版“疫苗护照”如何落地?

撰文: 郝子雨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超过15个月,随着多款疫苗的紧急应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全民接种,并且准备推行俗称“疫苗护照”、容许已接种人士豁免检疫的入境计划。在“疫苗民族主义”加剧的当下,各国承认的疫苗不一,“疫苗护照”恐将成为政治战场,但接种疫苗确实是全球走出疫情、生活恢复正常的最有效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有责任认证疫苗,以防国家间互相争拗;而在接种比率偏低的香港,特区政府亦需推出更有效的措施,激励全民接种,并且提早完善一切“疫苗护照”的配套,以免像疫苗采购一样落后于人,以致当世界通行时,我们才来手忙脚乱。

在疫情面前,人类显得渺小且无力。为应对病毒的传播,各地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处理,晋级至封锁、检测、开发疫苗等主动出击。然而,狡猾的病毒不断演变,并在全球传播,变异后的病毒会增加感染机率。这时,便需要新的方案以应对变化,而非顽固坚守旧有方法。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医生对《香港01》表示:“限制社交距离、隔离、检测等措施,已经实施一年多,若依然使用现有方法应付新情况,我们会打赢这场仗吗?当然,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变,继续沿用之前的方法,但代价就是令市民生活、经济活动不断受影响。若想打破恶性循环,就要引入新元素—即是接种疫苗。”

曾祈殷认为须随着疫情演变而改变对策。(资料图片)

正如曾祈殷所言,疫情在演变,对策也需调整。如早前出现以大厦甚至社区为单位的爆疫后,“封区强检”成为当时的抗疫新元素,有效防止了大面积爆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亦在出席研讨会时,表示自己很欣赏港府这一“创造性举措”,令香港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取得目前的抗疫成果。而进入特定场所前须登记资料的措施,也令“无源头”个案减少,更是在URSUS Fitness健身群组发挥作用,众多到场者被及时追踪检测检疫,才免于去年“跳舞群组”有732人感染的大爆发事件重演。

曾祈殷则认为,尽管对此次URSUS Fitness群组的追踪成效显著,但试想想,若大家在健身前都已接种疫苗,可能未必会有群组感染情况。

作为“新元素”,疫苗接种在很多地区已证实有效,如英国自去年12月起展开疫苗接种后,全国日确诊数从今年1月初的约六万人,大幅下降至3月的5,000人左右。美国的日确诊数亦从1月的高峰—30万人大幅下降,3月的日确诊数在5万上下浮动。

对于接种诱因,曾祈殷认为,只宣传“为己为人”是远远不够的。他曾多次建议政府购买多款不同疫苗供市民选择,以鼓励接种。他主张需有“破格思维”,尽快设计“疫苗护照”,以提供诱因,吸引多些人接种,社区中建立的保护墙才会更有效。而另一方面,要控制好疫情,尽可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才有资格与不同的地区商讨“疫苗护照”。

早前当局与新加坡政府协商的“旅游气泡”,因本港疫情反复而搁置,如今各地都已展开疫苗接种,“旅游气泡”也以“疫苗护照”的形式再度引起讨论。封关超过一年,影响两地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故以注射疫苗作为毋须隔离便可往返两地的通行证,便备受关注。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曾表示,早前用检测作为通行标准,会忽略“潜伏期”的风险,但疫苗则不同,只要接种,定会有成效,无论在返港还是外游期间,接种者都会大幅降低感染的风险。

鉴于香港疫苗接种率偏低,有人建议以“疫苗护照”作诱因,吸引人们接种。图为复必泰疫苗接种中心。(廖雁雄摄/资料图片)

“护照”设计 各国陆续展开但做法不一

3月28日,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在无线新闻节目中透露,政府正与专家商讨以“疫苗护照”等方式作为市民接种疫苗的诱因。全球已有许多地区开始实施这种方法。许树昌亦曾建议仿傚以色列,推出以半年为期的、可在出入境时豁免检疫的旅行证件,如此会较为稳妥。

以色列是全球首个推出疫苗通行证的国家,其接种率目前位于全球首位,有53%的人口已完成全部的接种。其早前在国内便已推行“绿色通行证”(green pass),已接种完毕或感染后已康复的人士均可取得,以获得进入健身室、食肆、酒吧、宗教等场所。绿色通行证的有效期为六个月。除此之外,以色列还推出了出境通行证,完成了疫苗接种,并获得国内旅行通行码的人士,将能够前往已与以色列达成协议的国家旅行,并毋须提供检测结果或隔离检疫。目前,以色列政府已与希腊、塞浦路斯两国达成了协议。

欧盟早前也推出了“电子绿色通行证”(digital green pass),记录疫苗接种详情、检测结果及是否感染后恢复。欧盟公民可凭此通行证在成员国之间往来并免于隔离。英国在接种疫苗后疫情持续放缓,已有45%的人口开始注射,故也开始推行“疫苗护照”。早前首相约翰逊坚持不在酒吧等场所推行“疫苗通行证”,但到3月底则开始设计通行证,拟让酒吧自行决定是否检查顾客的检测或疫苗证明,以此推动年轻人的接种意欲。虽然此举被质疑会造成不平等或执行困难,但约翰逊表示,这是基于国民健康安全而实行的措施,且相信民众对“疫苗通行证”的概念并不陌生,因医护人员也须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新加坡有全球首间试用“疫苗护照”的航空公司,自3月15日起,旅客需先下载手机应用程式,完成预先登记后,便可将确认资料版面给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工作人员检查旅客身份及健康状况。试行顺利,便于本年中结合新加坡航空的应用程式SingaporeAir广泛使用。中国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微信小程式也已正式推出,可显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健康讯息。

除此之外,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希腊等地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疫苗通行证”。正如曾祈殷所言,港府也应尽快落实方案,无论是需创新及科技局配合建立电子系统,还是积极与不同地区协商疫苗版“旅游气泡”,都应提上日程。然而,最困难的显然是后者,因为出境的通行,不只是两个地区洽谈便可,更受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

“疫苗护照”将成为疫苗注射的诱因,有利于旅游业、航空业的复苏,故倚赖旅游业的国家会更加期待此项提议。而其他地方或将其作为“注射疫苗诱因”,或希望借此恢复经济活动,也都陆续展开了“疫苗护照”的设计。但当中的政治问题,确是最大阻碍。

疫情之下,如果“疫苗护照”迟迟未能推出,将大大妨碍人们跨境旅游。

疫苗互认 世卫应出面化解“政治争拗”

欧盟的“疫苗通行证”会自动认可四款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的疫苗—美国辉瑞药厂与BioNTech合作研发的辉瑞疫苗、英国阿斯利康药厂与牛津大学合作研发的牛津疫苗、美国莫德纳药厂的疫苗及强生疫苗。当中未包含同样为世界主流疫苗产地的中国生产的任何一款疫苗,引起许多接种中国疫苗的欧洲国家不满,并批评此做法是“地缘政治歧视”。匈牙利与欧盟候选国塞尔维亚,已开始接种中国的国药疫苗,而奥地利、捷克、乌克兰、土耳其则正在考虑采购中国疫苗,故此,都呼吁欧盟批准中国疫苗在欧盟国家使用。

当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欧盟若推出歧视性的“疫苗护照”,将是与欧洲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评价此举为“糟糕可耻”的行为,并指出,若注射中国疫苗不被欧盟认可,他本人与该国官员便将无法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欧盟的科索沃问题谈判。

匈牙利是首个批准使用中国国药疫苗的欧盟国家,同时也已进口同样未被欧盟认可的俄罗斯疫苗。捷克共和国虽只暂时打EMA批准的辉瑞、莫德纳及牛津疫苗,但因疫情严峻,疫苗供不应求,当局正考虑采购俄罗斯疫苗。疫苗的短缺,令大国之外的国家“一针难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应考虑小国的情况,将其注射的疫苗纳入认可范围,否则,“欧盟认可”的通行指标,只会令富有的大国得到便利。

只认可自己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想必并非无理无据,因这些疫苗经过卫生部门的严格审查和分析,故站在国家角度,只保证这些疫苗的安全性无可厚非。然而,现时可生产疫苗的国家不断增加,不同技术平台、不同厂家也不断开发新疫苗,若只坚守几种疫苗, 用于出入境的“疫苗护照”便难以设计完成,世界将因每个国家使用的疫苗不同,令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完全隔离开来。

各国想必都深谙此理,所以才开始进行疫苗互认,推行“疫苗通行证”。但若在制订规则时,避开特定产地的疫苗,不禁令人疑惑,这究竟是疫苗歧视,还是如塞尔维亚总统所言的“地缘政治歧视”?

曾祈殷表示,从某程度上看,通行证的设计就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疫苗护照”的设立,需两地政府进行商讨,牵涉到国家的邦交,以及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能否互认的基础,而非完全取决于卫生部门的认证。“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应当牵头列出可以互认的几款主流疫苗,明确指出在什么条件下,有哪些疫苗可以互认。世卫理应去主持公义,避免不必要的争拗。”他强调。

以色列人接种疫苗后可获得“绿色通行证”。(路透社)

疫苗分配 不公义不平等的富国游戏

3月2日,爱丁堡大学组织举办国际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美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福奇(Anthony Fauci)进行了对话。当中,二位专家提及最多的便是“全球合作”抗疫。福奇指出,因病毒会在跨国传播中变异,故全球合作格外重要,而之前也有过全球合作的成功例子,如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痺症)和麻疹病毒的共同防控。钟南山表示认同,并提出,实现全球合作须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协调,要做出一个基于科学和事实的决策,而非基于政治。

可惜,尽管专家学者致力于全球“联防联控”,各国仍在本应齐心抗疫之时,一次次卷入政治纷争漩涡。此次的“疫苗护照”便是基于政治而非科学的“新战场”。对于“疫苗护照”,世卫表示接种疫苗后的成效及有效时间还未可知,故反对此做法。世卫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Mike Ryan)亦指出,由于全球疫苗接种并未普及,以“疫苗护照”作为跨国出行通行证,恐会造成进一步不公平。

对于贫穷地区而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健康不公平”已成恒常问题。而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的贫穷地区承受的代价更为惨重。然而,疫苗分配不公平,令原本健康不公平的状况雪上加霜。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抨击,富有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疫苗接种率差距不断扩大, 是一种全球性的“道德恶行”,同时也指出,一些富有国家开始为低风险的年轻人群接种疫苗,殊不知,此举是以低收入国家的脆弱生命为代价的。

非政府组织乐施会早前统计,富有国家已订购全球过半数新冠疫苗,而早在去年11月,发达国家便已认购了辉瑞及复必泰疫苗2021年逾八成的供货。去年底,由多个国际人权和慈善组织组成的“人民疫苗联盟”指出,富有国家囤积的新冠疫苗,已足够令其国民每人接种三次,当中加拿大的囤积更为严重,超过了每人接种五次的疫苗数量。

据法新社统计,截至3月18日,全球有158个国家的逾四亿人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当中,占全球总人口9%的贫穷国家中,仅0.1%的人口已接种疫苗,而占全球总人口16%的富有国家,接种率则达至58%,美国拥有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疫苗。

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机制(COVAX)也表示,将会预留采购量的5%作缓冲,以便在人道主义情况下,或在疫情爆发严重时发放。疫苗的分配不公,令“疫苗护照”成为了富国才有资格入场的游戏,而对于欠发达及贫穷地区而言,无异于将其隔离开来,拒绝让他们融入世界的正常运作。“疫苗护照”的本意与政治战仅一线之隔,本应使全球合作恢复运作的设计,一不小心,便会将世界推向分裂的边缘。

落实了“疫苗护照”,将更方便港人前往大湾区其他城市。(余俊亮摄)

在港落地 粤港澳三地可携手试行

疫苗互认“无王管”,令“疫苗护照”沦为又一政治战场;疫苗分配不公,令贫穷地区被排除在游戏之外。世卫实在不应再对此袖手旁观,任由富有大国囤积疫苗,挑起地缘政治纷争,而应助“疫苗护照”发挥其功效,令世界渐回正轨。同时,港府亦应谨慎,不要再次卷入疫苗政治漩涡,而应明确目标,迅速行动。

3月初,在《环球时报》的访问中,港区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建议设立中港“疫苗护照”互认机制,他认为,如此便可鼓励更多港人接种,并有利于重启两地交流,有助经济复苏。

3月20日,由香港创新医疗学会主办、展贸配协办的“新常态、创科新思维—粤港澳新冠疫情面面观”网上研讨会举行,当中,香港大学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皆主张粤港澳三地合作研发新冠疫苗,并订立抗体的标准,令三地在抗疫工作上更能产生协同效应。粤港澳三地人员来往、经贸活动频密,可作为全球联合抗疫的“最小单位”。

除专家提议合作研发疫苗外,对于港版“疫苗护照”,曾祈殷表示亦可先从粤港澳大湾区入手。届时,市民可于全面接种疫苗的14天后,透过出示“针卡”,在大湾区范围内自由行动,免于现行的14日隔离。“但关键是,粤港澳三地能否达成共识,接受这样的做法。”他表示。

早前,香港坊间传闻将来与内地通关的通行证,将会只认可科兴疫苗,曾祈殷则认为,既为方便香港与内地往来,那么无论是港澳还是内地,经当地卫生部门认证的疫苗,皆应被纳入。对于互认疫苗时考虑疫苗有效率的说法,曾祈殷指出,无论是流感疫苗还是新冠疫苗,都不可直接比较有效率,而是须证明,接种疫苗可有效缓解该地区的疫情。

上文节录自第260期《香港01》周报(2021年4月12日)《再陷疫苗战场 港版“疫苗护照”如何落地?》。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60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透视国家双循环战略 直面香港的危与机

再陷疫苗战场 港版“疫苗护照”如何落地?

全球学子厌倦上Zoom? 教育科技迎黄金时代

后疫情时代: 构建中的虚拟绿洲可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