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实事求是为民解惑 直面根深蒂固的疫苗偏见

撰文: 郝子雨
出版:更新:

“你看我已经站了半个小时,不停地回答问题,就应该知道我的感觉是很好的。”扰攘近三个月,新冠肺炎疫苗陆续抵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上周一(2月22日)带领多名主要官员率先接种,并以此强调没有不良副作用。然而,香港早已卷入“疫苗政治”漩涡,特区政府若想有效消除偏见,必须实事求是地直面疑虑,再利用科学依据晓之以理,而不是只懂重复呼吁“不要乜乜乜”,否则将会弄巧成拙。

去年底,当内地、澳门、日本、英国、德国及俄罗斯等都已着手执行疫苗采购及接种计划,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才于12月2日表示,特区政府开始初步构思全港免费接种疫苗。所谓“迟到好过无到”,上月下旬,疫苗终于陆续抵港,落后于人的接种计划也于上周五(2月26日)启动,首两周的七万个配额已满,要待今日(3月1日)才再开放预约。

(资料图片 卢翊铭 / 摄)

不过,接种计划能否顺利进行,仍然视乎特区政府如何应对香港早已卷进的“疫苗政治”,才能有效鼓励大多数市民自愿接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本港政坛也“热闹”起来。大疫当前,本应“同心协力,全城抗疫”。可惜,这句口号始终未能落实。一向号称更能替市民发声的民主派,在疫情中明显未有担起相关责任,甚至或有计划或无意识地,总与政府抗疫政策“唱反调”。当然,作为议会反对派,监察政府自然是其职责。但按照议会思维,在反对的同时,是否亦应同时提出具建设性的抗疫良策?

然而,无论是排查检测还是接种疫苗,这些对抗疫症的通用办法,到了此次疫情中,却频频被质疑“与内地勾结”。去年9月推出的全民自愿性检测计划,因中央派出检测队赴港协助,港府又委派华大基因、金域检验、凯普医检三间内地机构的香港公司负责检测服务,而引发社会对“私隐泄漏”、“内地医护不合本港资格”之争论。十八区民主派联络会议甚至在去年8月底发表声明,呼吁市民不要参与。声明指,检测结果若为阴性,则会因此松懈,故无助抗疫,且担心内地检测人员有机会收集市民DNA样本,政府又或借机推出限制市民自由的健康码。

(资料图片 郑子峰 / 摄)

疫苗风波同样如此,因政府购入国产科兴疫苗,很多人产生排斥情绪。例如公民党前立法会议员谭文豪曾在Facebook发文时贴上“#留名等睇林郑身先士卒打爱国疫苗”标签,暗示国产疫苗成效有限。但当一众高官真的接种科兴疫苗,又被质疑所注射疫苗并非科兴疫苗……似乎只有当去年2月医管局员工阵线为争取封关而罢工时,民主派才敢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那并非实事求是、一视同仁的“全面封关”,而单指对内地的封锁;当第二波至第四波疫情数据通通显示输入个案并非来自内地而是海外时,民主派却不敢高呼封关。

如实进行解说

这当中有多少是基于科学的理性讨论,有多少是基于偏见和意识形态的争辩,相信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民主派的“盲反”,政府与建制派的“盲撑”,不仅给人以“无脑”之感,更会加深固有偏见,弄巧成拙。

例如,在民主派反对科兴疫苗之时,新民党李梓敬发文讽刺拒绝接种国产疫苗的“小黄人”应全面弃用“Made in China”产品,甚至要把自己也“掉埋”,因他们自己也是“Made in China”。一方想要将疫苗政治化, 另一方则用更愚蠢的方式,将“疫苗政治”坐实,很难想像这是本港政坛新秀之“风采”。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的数据指出,市民拒绝接种疫苗的原因中,“对政府不信任”位居第二。政府若想促成“大部份人免疫”的效果,便应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为市民解除疑惑。

(资料图片 张浩维 / 摄)

上周一,特首、问责局长、行政会议及部份立法会议员带头注射了首批到港、也是争议最大的科兴疫苗。林郑事后对传媒表示自己“非常兴奋”,即使站立半小时不停回答问题,仍感觉很好。此举又为愚蠢之举加了一笔,不仅不会令市民安心,反而会令人质疑夸大其词、拍马屁。官员带头接种本是加强公众信心的好事,但从常识来看,一般人在注射后并无明显感觉,故特首实在不必吹嘘疫苗立竿见影的功效,如实反映情况,反而更能获得市民信任。

离谱的是,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在商台节目中指出,官员们接种的针剂为“特别安排”的胰岛素幼针,可在注射时减少痛感,但相信市民接种的是普通版本。他亦揶揄:“估计呢啲尊贵人士特别怕痛。”相比之下,澳门特首贺一诚十分贴地,接种的国药疫苗与市民所用针剂并无分别,未有特别安排。由此可见,本港官员不免显得造作。

特区政府抗疫心切,固然可以理解。但就算要鼓励市民放下偏见接种疫苗,也要实事求是,积极运用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市民解答疑难、提供指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科学看待数据

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本身就存在着较一般疫苗高的风险。正常情况下,一款疫苗的研发需进行三阶段的严格临床试验,每每历时十年。而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全球面临重大危机,只能压缩研发、临床、审批、生产到上市的时间为约一年,不免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和隐患。普通民众并非专业,只能从公布的数据中了解不同疫苗的有效率及副作用。故政府最应解释清楚的,便是这两个部份。

根据第三期试验结果,科兴疫苗有效率为50.6%,刚刚超出世界卫生组织50%的标准;而复必泰疫苗有效率为95%,也是本港采购的三种疫苗中有效率最高的。对于疫苗有效率的“大相迳庭”,政府抗疫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曾指,不可直接对比复必泰与科兴疫苗的有效率,若想直接比较,则需各自进行临床试验后,再一起做一次第三期临床试验,将受试者分为注射科兴、复必泰及安慰剂三个群组。但由于疫苗需紧急使用,此做法并不现实。

他也指出,若相隔14日注射第二剂,科兴疫苗有效率为50.66%,而如果相隔28日接种,有效率则可提升至62.3%。除此之外,科兴疫苗提供的三期数据亦显示,疫苗对预防轻症病例的有效率为78%,预防中度至重度病例的有效率则是100%。

(资料图片 卢翊铭 / 摄)

科兴疫苗为灭活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谱”较狭窄,即副作用可能较小,这也导致其有效率较其他技术平台的疫苗低一些。截至1月底,科兴疫苗与复必泰疫苗已分别为逾600万人、近1,000万人注射,每百万人当中分别有1和4.7人出现严重副作用。梁卓伟亦解释,复必泰疫苗严重副作用会高些,或由于其含有聚乙二醇添加剂。但因其在很多抗生素、胃药中都有使用,故此,并非“完全不可接受”。

上述信息当中的利弊,政府都需向公众解释,而非简单陈述本港所购疫苗皆安全有效就可以。这样才可方便市民挑选适合自己体质的疫苗。

协作完成接种

疫苗接种计划的首两个星期,即2月26日至3月11日的预约已满额,预约者可于五间社区接种中心和医院管理局辖下十八间普通科门诊诊所接种。然而,作为优先群组的长者,却在此次预约中茫然无措。接种计划第一日,有传媒访问到场的市民,发现有长者因未预约而被勒令离开,有老人家称,自己不懂得使用网络预约,又有老人家指自己只知道接种疫苗会好些,但对其副作用一无所知。

其实,政府专门开设了“2019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计划”网站,对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所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全面,从对各种疫苗的介绍,到接种计划的安排,都一一列明。对于早前公众关心的第二剂注射安排,也予以解释:两次注射一起预约,两剂注射的是同一款疫苗;并且根据最佳效果,安排科兴疫苗应相隔28天接种,复必泰疫苗建议相隔至少21天,阿斯利康疫苗则应相隔4至12周。

(资料图片 卢翊铭 / 摄)

但问题是,对于长者而言,若无子女协助,进行网上预约都几乎不可能,更别说搜索相关网站、分析临床数据信息了。那么,谁来帮助他们呢?抗疫一年多,政府仍未学会多想一步,更未做到与地区组织合作。相信众多无智能手机、不懂上网的市民,很难取得接种疫苗的信息。这时便需透过地区,将信息分发到位,令长者获得帮助。然而,自疫情以来,地区的力量与网络却从未被调动、整合。年前开始的小范围封区检测,便暴露了政府与地区的信息断层。地区组织虽然有心,却无机会帮忙,甚至有熟悉当区情况的区议员也不知“如何发力”。

回到问题原点,纵使有这般那般的成见,政府却并非“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而更应做好本份,实事求是地发放疫苗信息、数据、注意事项等资讯,而非不断火上浇油,最后适得其反。此次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关系到全港市民的生命健康,更关乎疫情的纾缓,的确是“重要战役”—并非政治战,而是齐心协力为缓解疫情而战斗。故当局万万不可大意,须照顾不同群组,结合地区力量,争取令疫苗接种达到预期效果。

上文节录自第254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1日)《实事求是 为民解惑 直面根深蒂固的疫苗偏见》。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4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政经巨变 北水南下 如何推动香港金融再上新阶?

恒指成份股大改革 “香港公司”还站得住脚吗?

爱国者治港不搞“清一色” 夏宝龙在向谁喊话?

实事求是 为民解惑 直面根深蒂固的疫苗偏见

综合评论《财政预算案》 改革欠奉 未见出路

山姆大叔动手兴土木 拜登能实现美国高铁梦?

【科技.未来】科网巨头为新闻付费 澳大利亚新例未足以拯救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