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了解后做出选择 才是对自己负责
德国BioNTech核酸疫苗预计会于本季度首批抵港,然而,“是否注射”成为本港舆论关注的问题。日前,民建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市民愿主动接种新冠疫苗。而另一边厢,Now新闻台在街头进行的民调则指,有七成三的人因担心疫苗技术未成熟,故表示不会接种。关于疫苗的争议,有针对国产疫苗的否定,也有对疫苗副作用的担忧。其实,是否接种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政府并无要求强制接种。但是,若能放下偏见,真正去了解疫苗的各项信息,相信会对市民选择有所帮助,也对自己更加负责。
如何正确看待“有效率”?
据外媒报道,政府采购的3款新冠疫苗之一的,中国科兴疫苗,于巴西时间1月7日公布了第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有效率为78%,t并且100%可以防范重症。至此,3款疫苗的三期数据全数公布。
本港采购的三款新冠疫苗来自不同的厂家,使用的是三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复星医药、德国BioNTech和美国辉瑞药厂(Pfizer)共同研发生产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以下称“mRNA疫苗”),英国阿斯利康药厂(AstraZeneca)与英国牛津大学共同研发的不可复制性病毒载体疫苗(以下称“线病毒载体疫苗”),以及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冠灭活疫苗(以下称“灭活疫苗”)。在三期临床数据中,3款疫苗的有效率分别为95%、70%以及78%。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有效率高是否就意味着最安全有效?有效率70%的病毒载体疫苗是效果最差吗?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疫苗有效性门槛定为50%,即超过此门槛的保护效果都算合格,专家也表明超出70%已算是理想。而且,本次新冠疫情中出现许多无症状患者,这对实验的监测和结果也有着一定影响,况且,受测者的数量、本身身体素质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故有效率的高低不能被单纯视为疫苗效果的唯一标准。
3款疫苗技术平台如何选择?
专业范畴为免疫学及病毒学的中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彭珏琁,为《香港01》介绍了本港采购的3款疫苗的不同技术平台。她指出,传统来讲,疫苗是为了制造抗体。抗体会对激发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而中和抗体则透过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进入人体细胞。抗原则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灭活疫苗使用传统的疫苗制造技术,从病人身上抽取病毒样本,在实验室培植与复制病毒,然后杀死它们,即是“灭活”,然后加入疫苗佐剂——这是传统疫苗的常规佐剂,且此项技术也用于季节性流感多年。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拿到新冠病毒的S抗原的DNA,加入猩猩腺病毒的基因中,组成合成的病毒,打入人体中,便可激活免疫系统。这项以腺病毒作为载体的疫苗技术在2019年的伊波拉病毒疫情中应用过。
mRNA疫苗是全新的制造方法。彭珏琁指出,其实它和上述腺病毒载体疫苗有相似之处——都是使用人体遗传信息,只是此款疫苗使用的是mRNA。不同于向体内注射弱化或已灭活的病毒,从而刺激免疫反应,mRNA疫苗是透过教人体细胞制造抗原蛋白质,刺激免疫系统去生产抗体。
彭珏琁介绍,新冠病毒的样子很像个球,除了外面的一层S抗原,还有其他的抗原。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只针对S抗原,而灭活性疫苗则涵盖所有的抗原。但她表示,所针对抗原“diversity”(多样性)的不同,还未能见到与疫苗有效率有无关系。
通常来看,mRNA疫苗常被认为有较高的安全性,因为它并非一个毒株,只是一段序列,包在一个安全的载体里面,并无传染性。灭活性疫苗的传统技术则已在多种疫苗中得到应用,故可能具有较小的副作用。
彭珏琁分析,mRNA疫苗及腺病毒载体疫苗不仅能够制造中和抗体,还能激发更强的T细胞——对抗病毒的主要淋巴细胞的回应,有机会令人体免疫反应效果更好,但副作用的反应可能会比常见的头痛、疲惫等“劲啲”。故她建议,若以往对注射疫苗有敏感反应,或易对药物、食物敏感的人士,稳妥起见,可以选择注射传统的灭活性疫苗。详情应向医生了解及查询。
需配合分批注射安排
新冠疫苗需接种两次以加强效用。那么,在两次接种中,可以使用两款不同的疫苗吗?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早前在电视节目上表示,理论上来讲,若两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抗原相同,便有机会混合接种,但因目前未有确切临床科学数据证明,故不鼓励市民这样做。
对此,彭珏琁解释,第二次注射是为了令体内细胞“记住”自己应抵抗的病毒抗原。若第一次注射灭活疫苗激活了对新冠病毒每种抗原的抗体,但第二剂注射了mRNA疫苗只能够唤醒、保持身体对S抗原的警惕,恐会影响免疫效果。
疫苗的到港批次、数量、以及注射安排等也是需要考量的关键因素。如运输和储存条件就是其中因素之一,mRNA疫苗的核糖核酸易降解,所以需要超低温——摄氏零下70度储存,其他两款则只需常规冰箱温度。之前,德国巴伐利亚州就因运送mRNA疫苗的冷却温度或不符合规定,导致多个城市推迟交货。
彭珏琁指,政府需紧迫的时间里早作计划:“如第一批来港的疫苗为100万剂,是计划为100万名市民接种,还是接种50万人,其余一半留下作为这些人的加强剂呢?如果选前者,那么这一百万人能否来得及在第二剂接种时间内,按时拿到下一剂呢?第二剂又会是什么品牌的呢?这些都要考虑。但在众多不确定下,可以确定的是:打一定好过不打,打两剂一定好过打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