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星人求学记.三】读大学的孤单与限制 聋生:懂手语的人太少

撰文: 赵晓彤
出版:更新:

Kenny是Aaron的聋人同学,也是Aaron的篮球队队员和宿友。他比Aaron早一年入读中大,是中大语言学及现代语言学系首位聋人学生,也是中大首次取录有手语学习需要的学生。曾经,他因为自己是聋人而非常自卑,常常不开心,觉得自己不好,也什么都做不好。他不喜欢健听人,也不相信聋人与健听人能够好好相处。以致他获中大取录时,他曾犹豫是否接受这个学额呢?他,一个只会手语的聋人,真是可以在大学校园与健听人一起读书吗?他从未与健听人一起学习。此为《聋星人求学记》专题报道之三摄影:黄宝莹

他与Aaron在同一所聋校毕业,因为年纪相差五六年,当时两人并不认识,但过着相同的校园生活:学校禁用手语,他们看着老师的口型,无法学习任何知识,但校园生活很快乐,一班聋人一起玩,没有人对他们有要求,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的将来有要求。

Kenny也一如其他聋生,在小学要学口语,他的口语尚可,只是升上中学就一直退步;后来,他无法用口语与人沟通了,因为他做手语时,声带会不自觉发出许多声音—他听不见,他笑说,这可能是从前学习口语的后遗症。他读唇的机会本来就少。小学时,他有一个聋人子女的健听朋友,但两人以手语沟通,这个健听人后来移居外地,他就没有这类朋友了。他的家人与朋友圈子全是聋人。手语是他的母语,也是日常用语。他无法从读唇读出别人的说话。小学的成绩还好,中一开始跟不上,不知道老师每堂课在做什么,对学习也失去兴趣。但学校教导聋生的价值观却留在他的心里,总觉得手语是不好的,是次等的,是一些聋人之间的沟通动作而已。

毕业了,他长成了一个没有任何专长的聋人,投身职场,以体力劳动谋生,反正他从小到大喜欢运动。从前,他曾想过自己会不会当上警察—做便衣警察很好啊!只是,有聋人警察吗?他想到这里就放弃。于是,他做搬货、做印刷,健听的老板与同事待他很差,他很不开心,后来跟随一个中学同学拜师学艺,做地盘工人。Kenny说,很多聋人也在地盘工作,聋人不会因听不见声音而较易受伤,可能是眼睛比健听人锐利。Kenny与这聋人师傅、一个聋人同事三人行,烈日之下搬运重物,其实经常受伤,一次被巨大的水管压得手指瘀黑,但他反而自在和快乐,因为他和聋人一起,彼此有说有笑。

他的转捩点是他忽然有了一个手语学生。他的姐姐在巴士站被一个大学生搭讪,那大学生想学手语,多次看见他姐姐在巴士站以手语与男朋友交谈,便问他姐姐可否教她手语。她姐姐答应了,叫大学生到家里学习,教了几堂,不想教,便叫弟弟教她。Kenny不情不愿,觉得这个健听人实在活得无聊,手语有什么好学好教呢?但他还是坐下来,教了她几个月。大学生知道他在地盘工作很辛苦,问他要不要到大学的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工作?大学生最初是问他姐姐的,但姐姐已有稳定工作了,大学生就转问他。

Kenny当时答应转工,只为由蓝领变成白领,在大学工作好像比在地盘工作好。他的工作是参与一本“手语辞典”的制作。手语辞典?他觉得很奇怪,中文英文当然是有辞典的,但手语辞典?什么来的?负责聘请他的中心主任邓慧兰一次又一次地解释,他仍是摸摸头壳,一脸困惑。当时他觉得有钱赚就好。他的工作是要做手语动作示范,要拍照,印刷在手语辞典里给人看。他不愿意,邓却说中心只有他一个聋人,这是他的工作。“算吧!我要赚钱。”

其实他大可回到地盘工作,但邓慧兰一见他便打了一个“hello”手语,这打动了他。他吓了一跳,怎会有健听人懂手语?心里非常开心。中心的其他职员也懂手语或在学手语,他可以用手语和健听人沟通,也没有人歧视他、欺负他,他就舍不得走。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健听人不会歧视聋人,还会尊重聋人。

吴钟坤摄

他其实很畏惧,也把自己的母语手语看得很低。有时邓慧兰叫他示范,问他这手语是不是这个意思?他连连点头,说邓教授是对的,健听人是对的,邓只能提点他说:“你是聋人,手语是你的语言,只有你知道手语这样用对不对。”邓慧兰说:“可见他对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手语都没有信心,其实一般聋人都是这样的,他完全不知道他有自己的语言,也不知道语言可以用一个理论层面来分析,健听人说什么他们都信,就算健听人说的跟他们对手语的感觉不同,他们也不会有信心去反驳。那时Kenny就是这类人,我要不断提点他说,他是我的language boss。”

邓慧兰留意到,Kenny是一个会静下来分析思考的人,他会认认真真地把不明白的事情想清楚,“我们做语言学的人需要这种本能,如果你可以训练他,他就可以很深入地分析自己的语言。”于是,邓慧兰鼓励他报读中心的APSL课程,并以课程的基础文凭为起点,目标是要升读大学。“大学?” Kenny对她的判断非常怀疑,甚至说,是完全不相信她,因为他身边这么多聋人也没有成功读书的例子,“我说我不读书了,有工作就够。”邓慧兰还是不断鼓励他,他感到颇有压力,常常讹称自己已经报了课程,其实什么都没有报。

Kenny在照片里所打的手语是“好像”(左)、“家”(中),以及按语境有不同意思的手语(右)。

如果Kenny不想读书,大可放弃中心的工作,但他舍不得这个聋人友善环境,也被他们研究手语的热诚—困惑?打动?他最后还是报读了文凭课程,也和Aaron一样,从未想过自己会明白老师授教的内容。原来只要老师用他的母语手语授课,他是明白老师在教什么的。原来他不是蠢,不是不能读书,他只是一个需要用手语学习的聋人而已。于是,从2003到2017年,他用了14年时间修读基础文凭、高级文凭和大学学位课程。其间,他只休息了两年。他喜欢这种一级一级读上去然后很有希望的感觉,所以不会半途而废。最初重新学习,他常常测验考试不合格,但没有人责备他,他便屡败屡试,合格的次数渐渐比不合格多,他一步步跨越了眼前的学习难关。

一个连会考证书也丢失、连中一课程也觉太难的聋人,最后坚持完成这漫长的学习之旅,是因为他有一个手语老师梦。修读文凭课程时,他曾到大学实习,教健听学生手语,没想过这些学生后来是他大学迎新营的组妈!他竟然教导了一些未来同学跟他这个聋人沟通。“如果我现在开始教人手语,可能十年后,社会上,懂手语的人愈来愈多,他们就可以做老师,教聋人小朋友,或做翻译,明白聋人的需要,我觉得令人学懂手语这件事很有意义,也很重要。”

但是,如果他真是要在大学教手语,最低的学历要求是硕士毕业。他又报了硕士课程,并获取录,只因翻译人手的安排,他不得不延迟一年入学。

+1

Kim是Kenny的同系大学同学,她是手语流畅的健听人。有时Kenny会问她:“这个同学是怎样的人?性格如何?”她觉得Kenny很想了解身边的同学,但与大家认识不深,Kenny不像性格乐观又懂口语的Aaron,常常主动找其他同学玩乐。

Kenny说,虽然他在大学也有跟其他健听同学交友,但大学生活仍不时感到孤单,也常常因此感到自己的限制。他很想认识新朋友,却总是做不到。上课时,他必须坐在课室最前排的座位以细看手语翻译,不像其他同学可以随便找个位置坐,与旁边的同学变成朋友。他和Aaron参加书院篮球队,也不是每次都可以安排翻译供他们与健听学生沟通,没有翻译,他的语言表达很有限。他也在学校住宿,却没有在宿舍认识新朋友,往往是见面打声招呼,却无法深入聊天与交流。“Aaron的性格较主动,他在宿舍会有较多可以聊天的朋友,但最后他和其他宿友是否真的做到好朋友?又好像和我没有分别。”“沟通困难令我们面对很多限制。”

如果我现在开始教人手语,可能十年后,社会上,懂手语的人愈来愈多,他们就可以做老师,教聋人小朋友,或做翻译,明白聋人的需要,我觉得令人学懂手语这件事很有意义,也很重要。
Kenny

平日选科,他总是和Aaron修读同一科目,因为想和聋人一起上课。“我们同是少数族群,自然想找同族一起,我们能沟通,其他人不能。”他认为,聋人和健听人没有分别,有不明白就自然会问同学,由于健听人不懂手语,于是问聋人,可是他只有一个聋同学:“健听人就好,有很多同学,(一个)同学不懂,就问另一同学,还可以问很多同学。”

好不容易升上大学了,除了面对艰深的学科知识,Kenny还要再次面对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一面沟通高墙,即使同系已有一些懂得手语和老师的同学,但这一小撮人,远远不足够令全校仅有的两三个聋人不觉孤单。

Kenny以外,还有他们的聋人求学故事:

上文刊载于第115期《香港01》周报(2018年6月11日)《手语抚平伤口 聋星人求学记》专题中的〈孤单与局限 聋人大学生:懂手语的人太少〉。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