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老人在内地.六】业界看跨境安老:开了大门小门未开
林正财原是儿科医生,加入灵实医院多年,在政府初设安老事务委员会时已参与委员会工作—时间眨眼便过,如今他已是灵实协会的行政总裁、安老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政府早年颁授铜紫荆星章给他,特首林郑月娥去年组织新班子,亦邀请了他加入行政会议成员。文:黄雅婷 摄:郑子峰、吴钟坤(此为香港老人在内地系列之六)
林郑月娥去年向中央述职时,建议中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医疗、教育和安老服务,以方便在内地居住和工作的港人,她坦言即使目前政府已对内地港人提出多种可携式福利,但依然无法打破港人对内地医疗的不信任,所以在大湾区引入港资管理的医疗服务,可能更便利港人需要;同样地,人口老化是中港两地的长远问题,因而亦鼓励港资的安老业界能在大湾区发展。
“的确,随着大湾区、莲塘新关口与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两地的交流和距离将大大拉近,将来到内地养老的长者只会愈来愈多。跨境安老很快也就变成了需要好好规划的题目—首先是福利的可携性,除综援金和生果金外,香港现在亦把长者院舍津贴扩展到内地,然而医疗券只有一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可以使用;现时香港政府的买位服务也只有在两间港资老人院中推行—到底应否再做多一点呢?这是接下几年应好好商榷的问题。”林正财坐在他于灵实的办公室中说道。窗外阳光正浓,总部面对着宁养院,整条灵实路都静悄悄的,与市区医院人满为患的模样不同。
一个没有迁徙意识的城
香港目前是大门开了,小门未开,最重要的是把关节位做好,他接着说。
“香港有一个很特别的特点,就是香港是一个城市,一个从未有经历过因退休而迁徙的特别行政区。如果你走到世界各地去:在美国,人们一说退休就会去佛罗里达,澳大利亚的阿得莱德省正打算打造成退休之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去那里退休,就连国内如海南省和珠海亦有这样的定位—当人慢慢变老,随着气候和生活方式迁徙在世界各地是十分常有的事,可是香港只是一个小城,我们从未有迁徙的概念,加上历史因素影响,我们自成一角,既没有省份的概念,亦不会视内地为退休养老的地方。”林正财补充道。
香港的市民自是精明的,市民的脚就是最好的投票,长者对中国有没有信心,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作赌注,政府对跨境长者的关怀足不足够,看看近年申请“广东计划”的人数之低已可见一斑。林正财说:“市民的意识形态我们没得改变,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很难断定未来,但我知道香港的医疗机构和NGO对内地发展都很有兴趣,而这力量最先在商业中发生,像1990年代香港的工厂北移—对商家而言,他们没有社会的负担,只会本着商业计算决定下一步,所以我认为跨境安老的主导权其实在商界的手中。内地的安老和医疗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像梁锦松的公司早年已在内地收购许多大医院和医疗单位—他们这样一班商家其实是跨境安老的推动者。”他认为,在福利上提高居住内地港人的津贴,可能会令市民有所误解,认为当中涉及政治因素,想把长者往内地迁移,进一步引起公众反感。
“如果我们走得比市民快,那未必是一件好事。”林正财总结道。
然而,香港传媒或政党把安老问题提了千万遍,从居家安老到院舍问题,一宗又一宗的社会惨剧,黑心院舍恶名昭彰,可见本地安老问题早是被虫子蛀烂的坏苹果,加上土地不足、医疗系统超出负荷、缺少社区照顾员又把长者的晚年生活推至水深火热之中,偏偏跨境安老成为各界的禁忌话题,长者心中对内地的观感有保留,那些被迫于内地生活的长者恍如遗民,唯有领着比留在香港生活更低的福利,担心身体出现问题,又日日夜夜惦挂香港亲人。
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曾于院内对香港院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院内的香港长者主要担心迁居内地后健康起变化,长者定居内地后最大忧虑是内地的医疗制度。院长莫思杰说:“他们怕在紧急需要救援时,没法在内地医院得到即时的医治,加上现在的香港的医疗福利不过境,他们认为自己不足以应付内地的医疗费用;其次就是长者的心态,他们大多觉得过了境,到了大陆就远了—那道距离不是物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最后,我想长者其实都巴不得子女天天在身边,就算在香港时家人已经很少看望他们,但其实他们也一样希望可以住得近一点,那样家人就会多一点探望他们。”目前院内的香港长者有七成年纪已为80岁以上,当中8人属於单身人士,终身未有配偶,而当中8人在香港与内地都没有亲人。院内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比例超过一半,共有167位(共300个宿位)。
香港理工大学耆年健康护理中心总监及副教授梁绮雯说,国内目前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其实不多,社会上提供的认知障碍症服务亦很少。她建议市民如打算跨境安老应于退休前开始部署,等到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再回到内地安老可能并非最好选择。
“我们常常提倡健康智能,希望鼓励人们在做一个与健康状况有关的决定时会去参考资料和数据,但目前大多数的长者都不知道内地生活的情况,甚至不明白国内的医疗制度,所以无论是商界还是政府和社福界,其实都应主动提供跨境安老的资讯。简单如长者到了内地,他们是什么人呢?是外国人还是本地人?他们的保险和医疗福利到了内地之后会有什样的变化呢?这些问题几乎没有人敢答的。”
梁绮雯叹道,香港的安老问题不宜假手于人,她认为跨境安老未来的发展再好,也只应是长者的一个自由选择,不应被视作解决的方案。
上文节录自第102期《香港01》周报(2018年3月12日)《在那里歹活,不如在这里好死。长者跨境生活的记录》。
《香港01》周报【跨境安老】系列相关文章:【香港老人在内地.一】深圳盐田老人院 88岁的自律与自由【香港老人在内地.二】位于半山对着海湾 深圳有间黄金花酒店【香港老人在内地.三】“天天求生,时时可死”的别墅主人【香港老人在内地.四】夹在两城的“教育战线”们【香港老人在内地.五】跨境安老好不好?地区工作者与老人对谈录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