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直击安老院黑工扮探亲被入境处带走 揭院舍质素无改善
去年大埔剑桥护老院爆出迫令长者“集体露天冲凉”劣行,揭露本港安老服务质素参差不齐,事件曾引起广泛讨论,特首梁振英更声言决心取缔无良院舍。转眼间“剑桥丑闻”已过了一年,《香港01》最近再访多间安老院,发现仍有不少院舍设施残旧、卫生膳食欠佳,更有安老院明目张胆聘用持双程证的内地黑工充当看护。有社工指出,安老行业长期人手短缺,令黑工问题已成业内常态,而黑市看护大多缺乏护理知识,根本难以照顾长者所需。剑桥事件一年后,所谓的“改善安老院舍质素”,原来仍然只闻楼梯响。
《香港01》记者综合全港持牌私营安老院社名单及业内人士情报,巡视多间安老院,发现不乏环境挤迫、膳食卫生差劣之院舍。记者早前到访九龙城一间安老院,当日气温已达摄氏30.8度,院舍环境闷热局促,却无冷气提供,院友只能打开门窗以求通风,记者向职员查询开关冷气有否准则,但对方却指:“长者好少郁动,不动就不会出汗,不必开冷气!”数日后记者再到访,院舍亦无开冷气,仅开电风扇,当日气温约为31度。
根据社署资料,该院舍面积为4,200平方呎,分三层,部分为独立或二人房,以木门隔开,不过记者当日却发现,院方竟于放置电视机的公共空间内,摆放数张长者床,最少2张铁床头尾紧贴放在一起,周遭人来人往,更堆满纸箱杂物,连放置个人物品的柜子亦欠奉,环境非常狭窄,职员却仍向记者推销:“如果认为单人或双人房价格太高昂,可租住这两个床位!”
及后记者登上院舍天台,竟于一堆生锈杂物中,发现一整胶桶条装面包,部分已经开封,暴露于空气中,惟院舍职员却对情况视若无睹,问及为何有发霉面包,姑娘则笑指面包是“俾狗食”的。该区护老院住院费由4,000元至8,200元不等,有家属指,以提供高度护理的市区护老院而言,收费算是相宜,考虑到价格与交通配套,就算明知院舍环境欠佳,亦只能无奈将就。
“剑桥事件”一年过去,不少护老院质素仍未如理想,有指与行内人手不足有莫大关系,偏偏有不少私营院舍为减低营运成本,从内地聘请黑工充当看护,其服务质素亦良莠不齐。
人手不足 聘黑工减成本
记者早前接获业内人士消息,指油麻地木兰护老院(下称木兰)内一直有黑工“长驻”,负责晾衫拖地、派饭洗碗等工作。曾入住木兰的陈婆婆(化名)更直言,黑工不谙广东话,连基本沟通亦成问题,“鸡同鸭讲,她们只有双程证,所以一个礼拜就要换一批人,哪里照顾得好?最弊老人院下面是餐厅,经常都有老鼠跑上来,曾经有老鼠爬上我的床,我叫姑娘啊,不知她听不懂还是不敢捉,最后都是自己拨走,足足有拳头那么大只,老人家点会唔惊?”
遇巡查 扮家属
及后记者以客人身分,分多日到木兰视察黑工问题,发现员工大多操普通话,且没穿制服,平日亦甚少与院友沟通。有业内人士透露,每当遇上政府巡查,院舍内的黑工会托词是“长者家属”,以求避过检控。本周二上午,记者在现场观察期间,遇上入境处人员突击巡查,恰巧目击黑工被拘捕过程。当日记者目睹一名身穿绿衣的女工,一直在厨房进出打点,向院友派发午餐,餐后又负责打扫,至入境处人员突击巡查,并要求木兰的职员出示身分证明文件,该名女工果然谎称其是家属身分,不断自称“家属,家属,我只是家属!”惟她最终仍遭入境处人员押解离开。入境处收队后,木兰其他职员明显心生不悦,更呼喝长者,“行快点啦你!”、“黐线㗎!”似将怨气发泄在长者身上。现场消息指,当日受查的职员中,除了被捕的女工持旅游签证外,另有1人为新移民,3人则持工作签证,循补充劳工计划到港合法工作。
其后记者致电木兰老板林斯顿,他坚决否认曾聘请黑工,认为事件只是同行间的“商业矛盾”,“我们从来也不会聘请黑工,你认为有的话请向入境处查询。”又指从未听闻院舍有鼠患,认为卫生情况理想。
入境处事后回复查询指,当日的反非法劳工行动拘捕了一名涉嫌从事非法工作的人士,及一名涉嫌聘用该名人士的香港居民,案件仍在调查中。处方指根据法例,所有旅客未获入境处处长批准,均不得在港从事任何受薪或非受薪的雇佣工作,开设或参与任何业务,违例者会遭检控,一经定罪,最高可处罚款5万元及入狱2年。任何人士如雇用不可合法受雇的人,均属违法,最高刑罚为罚款35万元及监禁3年。
业内人士:院舍聘黑工普遍
社署亦指已派员到木兰突击巡查,经营者解释已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卫生,承诺尽快安排灭虫公司彻底检视院舍环境等,署方将继续监察木兰执行改善措施的情况。
翻查资料,木兰过去曾多次转手,现任股东林斯顿及董事林晓航,3年多前才入主经营。业内人士透露,一直听闻该院舍聘用持旅游证件的同乡来港,从事毋需专业知识的简单工作,如派饭、院舍内清洁等,从而节省保险、强积金等开支,整体成本较聘用合法劳工低一半,该业内人士更指,类似情况在行内非常普遍。
违规输入外劳搜证困难
安老行业长年人手短缺,倚靠外劳支撑本属无可厚非,政府早年已制订《安老院实务守则》,以护理业工资中位数为基准,制定聘用外劳准则。若护理员的薪金高过中位数,院舍就可按“1比2”原则、每聘请2名本地雇员,可输入1名外劳;如护理员薪金低过中位数,则每3名员工,才可有1位外劳共事。表面上,有内地职工于护老院任职,并非一定违法,然而很多小型私营院舍却“下有对策”,不按比例输入外劳,才令黑工充斥。职工盟社区及院舍照顾员总工会秘书郑清发表示,曾有安老院以其股东家人当作该院护理员,并以此比例输入4名外劳,但实质上全院仅有这4名外劳作护理员。工会过去多次向劳工处投诉院舍非法输入外劳,但处方巡查未能搜集到入罪证据。
社联长者服务总主任陈文宜指出,私营安老院质素良莠不齐,亦一直听闻有院舍为悭成本,聘用非法劳工充撑人手。她认为这些黑工没有受过训练,影响对长者的服务,“帮中风嘅长者除一件衫,如果唔识可能令对方甩骱,唔记得上床栏又可能令老人家跌落地,扶抱都有特定的护理程序。不能只是一句话‘得啦我睇实老人家,我唔会乱嚟嘅’,咁唔系专业。”她希望当局正视长者院舍人手不足问题,并继续打击黑工,避免影响照顾长者的质素。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