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对中国武术影响深远 从八极拳、通备拳、查拳、心意六合说起
伊斯兰教的信徒遍布全球各地,在你我的社区之间,可能已经居住了无数伊斯兰教友。然而数量的多寡未有改变某些刻板印象,内地有个名词曰“绿绿”,便是用来讥笑回民群体。其实伊斯兰文明曾经震撼欧亚,穆斯林亦曾深深影响中国武术。
▍河北:八极拳
与任何民族文化一样,受穆斯林影响的武术,往往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质。例如在回民聚居的河北,便衍生出八极和通臂两大名拳。
早在13世纪初,便有一部份西亚回回人和中亚伊斯兰信徒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及至明代,明成祖朱棣为了填补华北地区的空旷,曾多次下旨从山西、江南等地迁民河北,当中就包括大批回民。他们许多都扎根沧洲,这亦是孟村回族自治区的雏形。
清代雍正年间,有名出生于山东的回族男孩,因为父亲离世的关系被母亲带到沧州孟村投靠族人。这个男孩名曰吴钟(1712年-1802年),正是八极拳的开山祖师。
关于吴钟习武的经历有几种说法,有指他是随一位自称为“癞”的云游僧人学习拳法,之后再从“癞”的徒弟“癖”学习枪术,最终创出了八极拳。亦有说吴钟是向村中老人学拳后,再亲上少林寺讨教气功,之后他再到陜西学习枪术,合三者大成创立八极拳。
不过无论根据何种说法,八极拳以枪化拳、劲走刚猛的特性,却是一致的。这亦是为何武林常拿八极和太极作对比,所谓“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动乾坤”。
乾隆四十年,吴钟回到沧州,并在山东河北一带教授拳术与大枪。由于吴钟无子,故把技艺尽传予独女吴荣,其后吴荣嫁到罗疃村。吴钟又传艺于孟村吴永,因此在沧州一带,八极拳传播甚盛,并可以分成孟村、罗疃村、自来屯、与狼儿口等支派。今天采用的封面图,便是孟村八极拳现代著名传人——回民吴连枝。
延伸阅读︰八极之祖——吴钟
▍河北:通备拳
八极拳不仅让沧州武术声名鹊起,亦导致了另一门武术的兴起,那就是由宗师马凤图创编的通备拳。
马凤图(1888-1973),字健翔,回族,同是生于现今的孟村回族自治区。幼年接受伊斯兰经堂教育,之后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劈挂拳及摔跤,并随舅父吴懋堂和孟村吴世柯学习八极拳。及至12岁,马凤图再先后拜黄林彪、李云标、萧和成等人为师,学习劈挂门武艺。
宣统年间,在天津读书的马凤图加入了同盟会,踊跃参加反清活动。由于精通武术,马凤图受同盟会指派,与叶云表等人,积极团结北方武林人士,创建了对照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中华武士会,并被公举为副会长兼总教习。与此同时,马凤图在天津出版了《通备释义》,正式宣布“通备”的名号,以此表明自己的拳术与一般通臂拳不同。
这个通备拳体系,既包括分属长拳和短打的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拳法,也包括源远流长的枪、棍、刀、剑等器械,是个名副其实的“通备”武艺。
晚年马凤图客居西北,经过他数十年的传习推广,通备拳盛行于西北诸省。而他的四个儿子:马明达、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亦努力不懈传授通备武艺,被武林誉为“马氏四杰”。
马凤图,这位武学宗师,绝对是回民与中国武术界的光荣。
延伸阅读︰理象会通 马氏通备——马凤图
▍山东:查拳
河北贵为“武术之乡”,与它毗邻的山东省自然也不会是“泛泛之辈”。螳螂拳据闻就是由山东即墨人王朗所创,苗刀与太极拳等传统技法亦在当地广泛流传。至于回民武术,亦在此地留下了深厚足迹,那就是四大长拳中的查拳。
查拳具体的创立时间已不可考,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创自明朝末年的新疆回民——查密尔(约1582——1662)。当时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世宗于是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查密尔本想应征入伍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又多变,故经鲁西(山东西部)时染病。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密尔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
经过历代查拳拳师的继承和发展,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山东的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技术风格流派。即冠县的“张式”和“杨式”,以及任城的“李式”。各派的侧重点俱有不同,例如杨式较着重摔挞技巧,张式则擅长腿法等。
查拳讲究技击实用,故历来训练出不少擂台能手,当中包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门长、“千斤王”王子平(1881—1973),以及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常振芳(1898—1979)。而他们两位,都是回族人。
延伸阅读︰千斤王——王子平
▍河南:心意六合拳
河南有一百多万回民,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成为回民数量第三大省份。早在唐代,伊斯兰教便随著阿拉伯帝国使者传入中国,此事载入《旧唐书.大食转》,这亦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史料记录。
去到元朝,回回人开始遍及全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全国各地。就河南来说,元代回族最集中之处在豫北,即今天的焦作市。回民不仅与汉人通婚,亦在不断相互学习对方的文化,自然亦包括了武术。
对许多人来说,心意六合拳创自汉人姬际可、又是形意拳的先祖,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汉人拳法。不过正是在河南这个汉、回同处的地方,出了一个回民分支,那就是马学礼的河南派心意拳。
马学礼(1714—1790),回族,河南洛阳东郊马坡村人。他的真正师承不详,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他乃姬际可的嫡传弟子。据传他跟随师父十年,尽得心意拳真传。之后他奉师命四处与人切磋交流,更曾到少林寺换艺。游历经验让马学礼的拳法别树一帜,终于成就河南一脉的心意六合拳。
比起其他支流,河南一脉的心意拳相对稳秘,很少跟门外武者交流。除马学礼外,这门心意拳最著名的传人要数另外两位回民——买壮图与卢嵩高。
买壮图(1805—1888)生于鲁山县鲁阳镇,曾拜马学礼的徒孙张聚为师,勤学苦练数十载,把心意六合拳完善为以爆发力为核心的拳种。而他行侠仗义的事迹,更被编成评书《壮图传》广为传唱。买壮图晚年安居鲁阳镇黑虎桥一带,教授拳术、枪术给族人,并汇集平生所得,著成《武功正宗》一书。
卢嵩高(1874-1962),河南周口人,是河南心意拳第七代传人。卢嵩高早年以保镳为业,中年则放弃保镳生涯,定居上海。在上海期间,卢嵩高曾经开罪黑帮大哥黄金荣,后来却凭高超武艺使其大为赏识。
卢嵩高早年传授的心意拳门徒均为回族,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加上被汉族弟子解兴邦的诚挚所打动,于是破除旧习,外传汉族。不过得其真传者,依然以回族居多。
延伸阅读︰沪上心意——卢嵩高
▍结语
基于日常经验,社会很容易衍生出各类刻板印象。以回民为例,他们经常被标签为落后、野蛮的一群。似乎世人都已经忘记了,他们曾在中国武术史上写下辉煌一章。小编在搜图之时,发觉关於穆斯林武技的条目,全部都是在指涉恐怖分子。这点实在值得大家深思。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晓得大家能否尽数?点击图片观看文字说明】
八种太极发劲方式,点击图片观看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