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起势|看似平凡的开始动作 实质隐藏了练习的核心要领
除却文化意义,新开始对于武术修炼来讲,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内家拳中的“起势”,便是要求习者在锻炼之初,就先调和好身心状态。而这种做法,显然是跟内息及元气的观念有关。新年伊始,【武备志】便跟大家分享下起势的内涵。希望各位都能新年新“气”象!
延伸阅读
【国术杂谈.丹田】内家拳法永恒课题 其实做好细节便能气沉丹田
内息运行第一功
起势,顾名思义是行拳时的第一个招式,最常见于太极拳。但其实在八卦掌、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等不同的内家武术之中,也有起势这个动作,而各个流派对于起势的演绎亦有差异。
以太极拳为例,主流的看法认为,起势乃两腿分立后,双手向上扬的动作,一般以肩膀的位置为准。杨式太极拳及武当太极拳,便是采取这种姿势。但亦有人表示,其实由两腿分立开始,本身就已经是起势的一环。某些流派如孙氏太极拳等,则会两脚跟并拢、脚尖外撇,让整个人像杆子般挺直起来。
以下这条由郑子太极拳大师鞠鸿宾先生示范的起势教学,便十分清晰地解释了一般起势动作的要点:
如文首所述,起势之所会在内家拳中别具份量,是因为它牵涉到内息的运行。事实上,有不少文献都会将起势前的站立姿态称为“无极势”。所谓“无极”,可以参考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说法: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周敦颐《太极图说》
简言之,“无极”就是阴阳动静之祖,象征著万物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中国武术极受传统文化影响,许多对身心状态的描绘,都借用了儒学或道学的述语。因此,无极势以至起势的作用,就是要透过一个相对自然的静态架式,让习者的身体放松、心神内敛。按照传统的养生理论,当身心调和以后,体内的元气便会转趋活跃。以此练拳,将能事半功倍。形意拳巨匠李存义先生,对此亦有详尽解释:
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尤必先致力于静,如是者则气内充,而力外裕矣。意拳者,以气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初步,建本清源之道,学者应三致意焉。
李存义《岳氏意拳精义》
简简单单却是拳术母式
虽然起势的动作简单,但历来却得到拳师的严格重视,有人甚至称其为太极拳的“母式”,即拳架中的各个招式,都可以由之演变出来。据闻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的弟子田兆麟先生,便曾在无极式及太极起势下过半年苦功。
至于著名的道教学者胡海牙先生,亦讲述过一个关于太极起势的故事。胡海牙乃中医出身,并长年跟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学习各种道家文化。三十岁那年他在杭州行医期间,经友人介绍拜会了杨澄甫在当地的一名弟子。为了向他学拳,胡海牙邀付了大笔的学费。但对方只讲了起式的要领,后面就只教动作,不再有任何内容。
然而,胡海牙认定对方有真功夫,所以不想轻言放弃。他遂将起势的要领运用到所有动作,果然有了进境。后来他在浙江遇到杨澄甫,后者也认同了他的功架。
虽然这个故事或许有夸饰之处,但亦证明了看似平平无奇的起势,确实对练拳有著与别不同的功用。正如新年伊始,只要能够拟好来年目标,保持积极,说不定就能一扫去年霉气。
【武备志】在此再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太极拳共有五行八劲,大家知道是哪八种劲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