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少保——孙禄堂

撰文: 武备志编辑团队
出版:更新:

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孙禄堂可谓是个无人不识的名字。合三大内家拳于一身的本事,让他蜚声全国,赢得了“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称号。而他开创的孙氏内家拳法,也成为了武术界中一大流派,至今依然人材辈出。今天【武备志】,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内家宗师的生平故事。

孙禄堂(1860—1933),本名福全,河北省完县任家疃村人。孙禄堂自幼丧父且家景清贫,为免遭人欺侮,他拜当地吴姓拳家为师学习各类外家拳法,为其打下扎实基础。

至12岁,孙禄堂在保定府遇到形意拳师李奎元。李奎元见孙禄堂热衷于武术,决意收他为徒。两年时间,孙禄堂不仅尽得师父真传,更获得了机会造访师公郭云深(1829—1900,形意拳祖师李洛能门下八大弟子之一,尤擅崩拳)。由是者从1875年春开始,孙禄堂一直追随郭云深左右,前后达8年之久。

其后,孙禄堂奉郭云深之命去京城拜会八卦掌名家程廷华(1848-1900,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嫡传弟子,擅使摔挞),在他门下学习八卦掌独特的走转功夫。日子有功,孙禄堂的步法、身法俱进益不少,在武术界中崭露头角。由于他身法灵巧、彷如猴子,故又被人赞誉为“赛活猴”。

1885年,孙禄堂离开京城,到各处游历以增长见识。途中若遇到名家、高手,他必定会虚心求教。如是者经过三年,孙禄堂返回家乡河北,并在蒲阳(今顺平县)开设“蒲阳拳社”,正式传授半生所学。当时孙禄堂已经甚具名气,求学者每天都络绎不绝。但孙禄堂也明白到,要真正发扬武术,就不能久偏于乡间。所以其后他举家迁回北京,并先后在干面胡同、宣武门,及后在天津开设三间武馆,借此结交同道、切磋技艺。

民初年间,孙禄堂在友人介绍下,又结识了武式太极拳传人郝为真。据闻郝为真初次来京,身患痢疾。孙禄堂念及同道情谊,将他接回家中好好照顾,结果月余而愈。郝为真大为感激,慿将武式太极拳精义教予孙禄堂。

至此,孙禄堂学尽三派内家拳法,并按自己理解对它们加以改造,最终成就了风格别树一帜的孙氏内家拳体系。孙氏内家拳以儒家哲理“中和”,贯穿三派拳术。盖因孙禄堂认为内家拳重心在于“炼气”,而要“炼气”,就必须身架稳定、不能偏刚偏柔,与“中和”思想如出一辙。

1915年,孙禄堂撰写的《形意拳学》出版,这是中国武术史上首批以白话文及有相片的武术著作之一(今天的封面图片,就是《形意拳学》里的“三盘落地”)。往后十年,他再编写了《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及《八卦剑学》,正式为孙氏武学定调。凭借独到见解,孙禄堂受尽各方赏识,当中包括武当剑传人李景林(1885—1931,北洋军阀及国民党将领,师承武当剑家宋唯一)。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由李景林担任副馆长,他力邀孙禄堂出任教务长一职。最后在中央国术馆理事长李烈钧(1882—1946,国民党著名将领,曾参与“护法战争”)批准下,孙禄堂上任为武当门门长。可惜因为内外家拳之争,他在不足一个月后便主动离职(详见《何谓内家拳》)。

1928年,江苏省立国术馆成立,馆长钮永键聘请了孙禄堂担任副馆长及教务长。自此孙禄堂来往于南京、上海、苏州等地传艺授业,桃李遍布江南。而翌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擂台赛,孙禄堂的弟子曹晏海及马承智分别获得了冠军、亚军。孙氏内家拳,一时风头无两。

1931年,孙禄堂在镇江武馆开设了女子武术班,并电传女儿孙剑云(1914—2003,孙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前来担任教习。但在同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孙禄堂无心教学,于年底辞去国术馆职务,返回北京。

两年之后,孙禄堂重归河北家乡,设立了蒲阳国术研究社,收闭门弟子18人。年底,孙禄堂于家中安祥逝世,终年73岁。

当时不同报章都有报道孙禄堂离世的消息,《世界日报》曾指孙禄堂“武功卒抵大成,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其艺竟臻绝顶”,《国术名人录》、《近今北方健者传》等国术人物志,亦对孙禄堂作出非常好的评价。修炼金家拳法及道家丹道的张义尚(1900—2000,心意拳支流传人,曾出版《中医薪传》、《武功薪传》等著作介绍传统体育)在其著作《丹道薪传》中表示,孙禄堂的八卦掌技艺臻至化境,在当时冠绝同侪。而在民间,孙禄堂甚至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誉(少保解古时的太子老师,该是指他乃名师),足见他在某部份人心目中,已经成了传说(这话可能出自国术家姜容樵,据闻他曾形容孙禄堂为“万能手”)。

时至今日,孙禄堂在内地武术界依然地位崇高。他的儿女孙存周、孙剑云,以及弟子齐公博、孙振岱等,都在不同地方留下传人,为孙氏武学燃灯。他的徒孙之中,亦不少人位居文化界,继续替孙禄堂著书立说。

相信无论时代怎变,孙禄堂永远都会是国术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