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枪法】被戚继光誉为合天下枪法大成 由女性打出名堂的武技
受戏曲小说影响,每逢提起杨家枪法,就必然想到杨家将、穆桂英。事实上,中国的确存在过一门杨家枪法,它亦确实是由女性打出名堂。不过那人并不是穆桂英,而是红袄军领袖杨妙真。
今天【武备志】就向大家浅介一下真正的杨家梨花枪。
延伸阅读
天下咸尚之
大枪素来是战场上的重要兵器,尤以唐宋年间发展最快。当时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的枪术流派,包括东路枪手、河东枪法、张家枪法、朱家枪法等,其中名头最响的便属杨家梨花枪。明代将领戚继光便曾经写道:
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
——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 <长枪总说>
也就是说杨氏梨花枪囊括了当时的枪法精要,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按现时的文献考证,杨氏梨花枪出自山东益都人杨妙真。他的兄长杨安儿本是金国防御使,后来因蒙古南侵而奉命戍边。结果杨安儿却在中途逃回山东,并乘机举兵抗金。由于这种民变军队多以红衣为记,故被称为红袄军。
【点击图片,观看戚继光画像并了解《纪效新书》部份内容】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杨安儿被金兵击败,坠海身亡。其妹杨妙真遂率余部转战各地,并与另一名红祅军将领李全相遇,两人结成夫妻。此后杨真妙继续与李全抗击金兵,后者更被南宋朝廷封为保宁军节度使、京都路镇抚副使。
然而在宝庆二年(1226年),李全被蒙古军围困在青州,最终选择了投降敌阵,更带兵攻打南宋,并在扬州兵败被杀。杨妙真闻讯后知道大势已去,便留下了一句:
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今事势已去,撑柱不行
——《宋史记事本末》卷八十七
而这句说话,就成为了杨家枪法在史上的第一个记录。问题是:上述这大段历史背景,与杨家枪法在后世的影响力有何关系?
融合与发展
首先,假设“二十年梨花枪”一话并没有夸饰,那杨妙真便是在起兵之初便懂得梨花枪法。以她当时大概二十岁的年纪,实在很难凭个人力量就创出一套完整的枪法体系。故此有理由相信,杨氏梨花枪是杨妙真的祖传武艺。或早在杨妙真之前,梨花枪法便已经相当成熟。简言之,杨氏梨花枪并不是由杨妙真一人所独创。
而按其他资料记载,杨妙真的夫婿李全也是一名懂武之人,据闻他“弓马骄捷,能运铁枪”。坊间甚传言他们两人在成婚前夕,曾经展开过一场激烈对决。所以后来杨妙真留下的梨花枪法,极有可能是揉合了李全的武艺,再加上在战场多年的搏斗经验而成。
另一方面,杨妙真夫妇长年南征北讨,亦使到这套枪法随著军旅流散各地,并在杨妙真归隐后继续传承下去,最终在二百年后的明初成为了枪法大户。可以说,假若没有驳杂的历史背景与演变路向,杨家梨花枪很难会发展出这等程度的技术。
延伸阅读
梨花摆头
可惜的是,及至明代中叶时期,杨家梨花枪已经基本上在民间失传。惟独少部分军方将领及武术家,依然对之有所研究。戚继光创编的“枪法二十四势”,便吸收了不少杨家枪法的精华。
至于另一位明代武术名家程宗猷,亦非常欣赏杨家梨花枪法。他曾在其著作《秘本长枪法图说》中,解释过“梨花”之意:
先有枪圈为母,后有封闭捉拿,拿枪救护,名曰‘梨花摆头’……你拦枪还枪(花枪),我梨花枪圈里札你。你拿枪还枪,我拿枪。我梨花枪圈外札你,你拦枪还枪,我拿枪(梨花摆头)
——《秘本长枪法图说》八枪母
按照这种解读方法,“梨花”其实是一种反击的划圈方法。例如当对手札枪时,我就划一个圈错开他的攻击,然后在外沿的位置顺势反击。戚继光曾形容杨家枪法“有虚实,有奇正……其势险,其节短”,大底就是描绘梨花枪的反击方法。
【《秘本长枪法图说》内有一套名为“枪势十八式”打法,点击图片观看当中部份招式】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杨家枪在当时仍然备受推崇,但武术界亦已经出现了不同批评声音。戚继光就出过“杨家枪之弊”在于“身步齐进”、“单手一枪”,即吴殳在《无隐录》中所批评的以单手将枪身完全送出之“单手杀”(吴殳此语乃批评马家枪法)。事实上,吴殳对杨家枪法亦有作出批评,他认为:
杨家之法,专为行阵粗人,故枪身加长,枪圈加大,使勇力粗犷者易学……于是大封大劈之教,遍于耳目,而杨家枪法坏矣。
——吴殳《手臂录.杨家枪说》
上述的批评之语,反映出明代武术界在吸纳杨家枪的同时,亦进行了剖释与再造,这点实在值得后学细究。
【包括香港在内,现时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术爱好者,尝试重塑大枪技法。他们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录》。点击图片,观看香港八极拳协会卢韦斯师傅的示范】
相关文章
【吴殳.手臂录】兼收大枪、单刀、狼筅 奠定中国三百年兵器武艺
【程宗猷.单刀法选】见证中日武术的交会 以双手刀打出少林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