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郎八卦棍
1936年,洪拳宗师林世荣出版了《工字伏虎拳图说》,书内记载了一套《八卦棍法》,相传由“五台山杨五郎教习,将枪法化为棍法,原有六十四点棍法”。故此,这套棍法又被冠名为“五郎八卦棍”,乃南派武术的经典兵器套路之一。
然而,杨五郎创八卦棍一说其实存在不少疑点。对古典大枪做过深入研究的著名武术史学家——马明达教授,便曾经撰文表示,宋代的大枪技术去到明代时已经式微。指八卦棍乃宋代名将杨五郎的遗技,可能性实在不高。
其次,从打法上讲,枪法的核心技术在“扎枪”,即刺击。而八卦棍法则有“圈、点、抢、割、抽、冚、挑、拨”等不同技巧,虽然也有所谓的“标枪”,但亦是以点、弹为主。大底因为枪的攻击力集中在枪头,所以必须著重“扎枪”。棍却没有了枪头,故此打法上须要更为灵活多变,要尽量发挥棍身的击打技术。若然八卦棍真是从军事枪法演变出来的话,也应该是经过前人多番的改造,绝非简单的把削去了枪头的枪法,直接当成棍法。杨五郎创棍的说法,该属后人伪托,以提高棍法的知名度。
综合现时的史料,八卦棍与明清军旅武术相承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流行于广东一带的单头棍。单头棍只以一端棍头与人交击,棍身亦比双头棍常用的齐眉棍较长。单头棍在闽、粤、浙、湘等地相当普及,俞大犹《剑经》及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所采用的棍式,便属於单头棍。有理由相信,单头棍之所以会在南方盛行,很大程度是因为俞大犹、戚继光曾长期在华南练兵,结果让这种原本在军中传播的棍法,于南方落地生根。
及至清末民初,单头棍在广东珠三角洲形成了甚具规模的传承,其中南海西樵山一带便以八卦棍闻名。除了林世荣的五郎八卦棍外,还有谢家八卦棍(盲蛇棍)、邹家八卦棍、左手八卦棍等。可见八卦棍是广东一个重要的棍法系统,并非由洪拳所专属。
巧合的是,黄飞鸿家族与邹家八卦棍的祖师罗茂兴及邹宇升同属南海人,而邹升宇的师门正是以枪法起家,后来才由他改成棍法。因此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很有机会衍生出相似的八卦棍,再被黄飞鸿家族吸收到洪拳系统,又或者林世荣从其他途径习得,具体细节尚有待考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打电影开始在香港兴起。当时影圈里的武师大多为洪拳中人,刘家良师傅的父亲——刘湛(著名武术指导,师承林世荣),便正是关德兴黄飞鸿系列的幕后功臣之一。故此五郎八卦棍曾多次在银幕上大放异彩:
(黄飞鸿电影里的五郎八卦棍示范,顺带一提,当时饰演林世荣的正是刘湛)
而杨五郎抗击奸臣、保家卫国的热血传奇,亦使五郎八卦棍的深入民心:
(1984年的邵氏经典作品《五郎八卦棍》,由刘家辉饰演杨五郎,讲述杨家将被奸臣潘美出卖后,避走五台山练武的故事)
而在武术界,特别是在洪拳体系中,五郎八卦棍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器套路。林世荣的族侄——林祖师傅,就写下了一篇《概论五郎八卦棍》,记录了五郎八卦棍的法门、棍法、步法、身形及技法,包括阴阳棍、麒麟步、大小太极等。他的儿子林镇辉师傅,近年亦为推广五郎八卦棍不遗余力,让这套棍法得以继续传扬开去:
(林镇辉师傅示范的五郎八卦棍片段,今天封面图所载的也是他)
主要参考资料:
明周、中华国术总会。2014年。《香港武林》。香港:明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