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宗猷.单刀法选】见证中日武术的交会 以双手刀打出少林棍术
自宋代以来,原本在汉唐盛极一时的双手刀法,不住呈现走下坡之势。相较而言,一海之隔的日本则在研制刀具方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及至明代抗倭战争年间,日本制的双手刀更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哄动。名将何良臣便曾言:“日本刀不过两三下,往往人不能御”。这种强大的杀伤力,让明代出现了学习倭刀的趋势。由程宗猷所著的《单刀法选》,便是这个背景下的时代产物。
延伸阅读
精通百家 不忘倭刀
程宗猷(1561年-?),字冲斗,明代安徽休宁人。他自幼醉心武术,曾到少林寺拜洪转和尚为师学习棍法,又跟河南李克复研习枪法。至于其双手刀法,则是得自浙江人刘云峰。浙江本身就有不少倭人活动,亦是抗倭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大量官兵及倭寇(注1)在当地流散,故刘云峰能够亲身接触到倭刀技术,甚至曾“得倭之真传”。
程宗猷认为,刘云峰所传的倭刀刀法,比当时闻名南北的“亳州郭五”要高上几畴,确实是刀技中的瑰宝。可惜的是,刘云峰的刀法“有势有法而无名”,为了“使习者易于记忆”,程宗猷绘制图像,并依刀势创编名字,写成了《单刀法选》一书。
而按“香港八极拳协会”的卢韦斯师傅(网名:韦双翎)研究,从戚继光《辛酉刀法》的原材料〈影流之目录〉可见,当时在中国出现的“倭法”,至少有“猿飞”、“猿回”、“山阴”等名可查。因此虽然刘云峰所授的刀法没有名称,但不代表“倭法”本身也没有名字。程宗猷之所以无法记录,或许跟汉倭之间的语言隔阂有关。
【点击图片观看《单刀法选》的图谱,完整内容请参阅“朔雪寒”网站】
延伸阅读
双手刀与少林棍合一
按文首〈单刀式选〉所载的标准,其时倭刀的刃身一般长三尺八寸,柄长一尺二寸,总长五尺。刀背厚实,再沿刀尖处削薄,而刃面则要保持锋锐。
图谱方面,《单刀法选》共载有〈单刀势图二十二式〉及〈续总刀图说〉两节。程宗猷曾在〈续总刀图说〉写道:
以前刀法,著著皆是临敌实用,苟不以成路成势……故总列成路刀法一图,而前图诸势备载在中;又续刀势十二图于后,以便习演者观览
卢师傅分析,这段的意思乃指《单刀法选》自“你我拔刀势”至“收刀入鞘势”等二十二式,当属“倭人真传”的全部内容。而〈续总刀图说〉自“带刀势”至“收刀势”等十二式,则属程宗猷的个人补充,目的是让他创编的〈总叙单刀一路〉得以完整地串连起来。因此,《单刀法选》并非单纯吸纳日本刀的技法,而是融会了中国武术的套路传统。卢师傅认为这个套路,有可能就是今天广为流传的“苗刀一路”原型。
程宗猷对倭刀技法的另一项创造,是将之与少林棍法互相融入。正如前文所述,程宗猷本身便精通少林棍法,并曾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所以《单刀法选》内的许多招式,都沿用了少林棍法的名称。卢师傅亦以“埋头势”为例,指出《少林棍法阐宗》的技法,确实能够移植到双手刀所用:
而埋头势的架式与技理,又与大枪的滴水势一致。两者都是将“枪尖/刀尖”朝地,“枪根/刀柄”擡高,露出上半身空门诱敌,如此对方正面戳来,基本上就可以拏得开:
作为明代晚年对中国倭刀技法最详尽的记载,《单刀法选》无疑是一部具备高等实用价值的武术著作。现时不少传统武术的爱好者,便尝试重现《单刀法选》的技法。以下片段便为一例。
特别鸣谢:
香港八极拳卢韦斯师傅,为本文提供技理参考。
朔雪寒网站,为本文提大部份古谱图式。
相关文章:
【戚继光.纪效新书】戚家军团练兵纪实 中国最早的徒手军事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