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双手刀】中日武术交汇之代表 见证明代抗倭战争武技发展

撰文: 李开泰
出版:更新:

双手刀剑,是中日武术之间一件极其重要的瑰宝。它既象征了两地武术的发展和传承,也见证著近代亚洲历史的兴衰。透过研究双手刀,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日两国在武术方面的交汇融合,亦能够从中体验明代波澜壮阔的抗倭战争。

延伸阅读

剑道:与居合道不同 可使用竹刀对打

【兵器】苗刀:是倭刀?还是别树一帜的双手刀?

两地不同的文武观

随时间推演,各个流派和地区俱衍生不同样式的双手刀剑。而从当下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春秋时代,便已经有楚国“长铗”等长剑的记载。由此推断,双手剑在中国有著不下于二千多年历史。

可惜的是,受到理学及管治政策影响,宋代社会再度鼓起“重文轻武”之风。由周秦一直盛行到中唐的双手刀剑法开始走下坡,最终在元代的“禁武令”下濒临失传。明代文学家宋懋登对此感到十分惋惜,他在《九龠集》的《钱氏剑法序》中说道:“古法不传者三:曰剑术,曰抗法,曰画眉。抗法太残酷,而画眉都缺男子气,皆君子所不道。独惜剑法不传……则君子不能无憾焉”。

与之相反,一海之隔的日本则不断在研制刀具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北宋欧阳修的《日本刀歌》,便写有“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的诗句。而在明代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中,日本刀的输出量不少于二十万把,更成为了很多名流士绅的随身物品。

有人认为宋明年间流行的日本双手剑,是以中国的传统剑款作基础再发展而成。但究竟这种双手长剑如何流入日本,对日本社会又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至今尚存巨大争议。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日本于朝鲜半岛一带习得了这批兵器的样式。

朝鲜曾经与明室联合,对抗丰臣秀吉的入侵,是为“万历朝鲜之役”。这些大规模战争,亦促进了双方在兵器上的相互学习。(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zQq7Rb)

延伸阅读

为何“剑在人在、剑亡人亡”,不是矛、刀、枪?

韩国刀 VS 日本刀:五大不同之处

明代军旅武术的代表

姑勿论这个说法孰真孰假,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制的双手剑确实曾在抗倭战争期间引起了中国社会哄动,名将何良臣便曾言:“日本刀不过两三下,往往人不能御”。日本刀的这种强大杀伤力,让明代已经失传的双手刀剑法重新获得重视,并出现了学习日本刀(当时普遍称作倭刀)的趋势。

例如抗倭明将俞大猷便师从民间武术家李良钦,习得了“荆楚长剑”之法,并将其融入在南方棍法之中,写成了《剑经》一书。明代军事著作家芧元仪,亦在著作《武备志》中收录了目前唯一的双手剑古谱——朝鲜势法。

【点击图片观看“朝鲜势法”以及《剑经》所载的部份招式】

+5

至于吴殳、程宗猷及戚继光另外三位名将,则尝试直接研究当时盛行的倭刀技法,并总结出《辛酉刀法》、《单刀法选》、《单刀图说》三部刀法专著。其中程宗猷的《单刀法选》,基本上就是倭刀技法的教材。而吴殳和戚继光所设计的刀法,则更多是融合了中日两地的刀技特点。例如吴殳“双手刀法十八势”中的单双手变换技术,便明显具备中国刀剑的元素。

清代以后,双手刀剑不适合骑兵作战的需要,很快便在军队中没落。可是明代军队在江浙等地的流散,却使得双手刀剑继续得以在民间传承下来。胶东半岛的螳螂拳、西北马家通备武学中的“破锋八刀”、天津独流通臂拳的苗刀等,都是经典的双手刀法。

【点击图片观看《单刀法选》的图谱,完整内容请参阅“朔雪寒”网站】

+5

相关文章

【名家】于承惠:永远的银幕大师 名动世界的双手剑法

【国术杂谈】形意拳:何谓起钻落翻? 由劈拳说起

【实用文系列】八极拳卢韦斯师傅:大枪武艺基础三式 扎、封、闭

【实用文系列】八极拳卢韦斯师傅:大枪竞技的防守与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