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办国际电脑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学习营 游香港故宫、访华为园区

撰文: 彭彦怡
出版:更新:

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IOI)是一项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发起的国际电脑比赛,专为20岁以下的中学生而设,其中本港于去年在埃及举办的第36届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夺得1金2银1优异的佳绩。香港于今年获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邀请成为东道主,为来自19个国家及地区共32名金牌得主举办“金牌得主学习营”,除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及友谊赛外,更会参观香港名胜及探访大熊猫,以及到访位于内地的华为园区。

来自全球的金牌得主获安排游览海洋公园探访大熊猫。(图片由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会安排金牌得主参观香港故宫博物馆、往海洋公园探访6只大熊猫,以及到华为位于深圳和东莞的园区探访。左起为西班牙代表Alejandro、香港代表黄进、教育局课程支援分部科技教育组总课程发展主任连庭杰、中国代表周康阳及加拿大代表Bàlint。(彭彦怡摄)

友谊赛渗九龙城寨元素 学习营参观故宫及探大熊猫

“金牌得主学习营”于1月19至24日举办,为期一周,32名金牌得主齐集香港,参与多个专题讲座及访问活动,其中一日更会进行友谊赛,与正在接受下届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的本港学生对垒互相交流,该些正在受训的学生亦将九龙城寨及猜灯谜等富香港特色的元素加入比赛,希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金牌得主留下深刻印象。教育局之后会安排金牌得主游览香港,参观多个景点包括香港故宫博物馆、前往海洋公园探访6只大熊猫,亦会到华为位于深圳和东莞的园区探访。

正值农历新年,各金牌得主更到访年宵市场感受新年气氛。(图片由教育局提供)

港代表:电脑及数理不及运动员受注目 吁学生为兴趣坚持

参与学习营的四名金牌得主均十分期待在香港的交流活动。左起为西班牙代表Alejandro、香港代表黄进、教育局课程支援分部科技教育组总课程发展主任连庭杰、中国代表周康阳及加拿大代表Bàlint。(彭彦怡摄)

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一年级学生、培正中学毕业生黄进于去届比赛为香港赢得一面金牌。他坦言很多人只视与电脑、数学及物理相关的活动为课外活动,即使参加比赛获奖,受到关注的程度亦不如运动员获奖。他又说自己自小对编程及解难有兴趣,所以能够一直坚持操练以维持水准,将来希望成为一位游戏电脑程式员。

中国金牌得主周康阳同学于北京大学修读预科,他于比赛之中获得全场最高分。周表示自己于小五至小六期间才接触编程竞赛,起初都是兴趣性质,后来老师认为自己有天赋于是多花时间操练,对于将来没太大计划,首要是先上大学。

西班牙金牌得主Alejandro在当地大学修读计算数据科学,他指电脑及创科在西班牙不是必修学科,即使大学都不会提供相关培训,他参加竞赛单纯为兴趣,赢冠军并非目标。对于今次的学习营,他最期待参观华为的研究室,以及与不同金牌得主一同学习。加拿大金牌得主Bàlint于美国麻州理工学院就读,他称自小学初尝编程解难后已十分著迷,但加拿大对相关培训不多,故花了很多时间自习。他说自己是第一次来香港,期待多了解这里的文化。

香港出战32年累积夺61面奖牌 教育局:望更多家长支持

教育局课程支援分部科技教育组总课程发展主任连庭杰,期望将来吸引更多学生及家长支持创新科技教育。(彭彦怡摄)

教育局课程支援分部科技教育组总课程发展主任连庭杰指出,香港历年在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均取得不俗成果,自1992年派代表队参赛以来,共取得7金5银49铜及2优异的佳绩。近年,教育局持续在中小学课程加入更多创科学习元素,从小培养学生学习创科的兴趣和能力,其中编程已成必修项目,期望将来吸引更多学生及家长支持创新科技教育。

教育局由1997年起与香港电脑教育学会(HKACE)合办香港电脑奥林匹克竞赛(HKOI),该比赛每年都有过千人参赛,经初赛及决赛后选出100人接受为期4至5个月的培训,最后选拔赛中头四名胜出者便可代表本港参加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不少曾代表香港出赛的成员都会加入培训工作,体现薪火相传的传统。

2025年的国际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将于8月在玻利维亚举行,代表香港的4名学生代表仍未选出,黄进同学以“师兄”身份教路,指学生平日可多运用网上教学资源及训练平台,如本地的“HKOI Online Judge”及外国的“Codeforces”等,多操练就自然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