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冷知识|渔民捕获蓝色龙虾!专家揭真相非基因变煮熟可吃吗?
英国BBC在2023年2月7日曾刊载一则消息,以“Blue lobster”为新闻标题,一名北爱尔兰渔民在收取渔获时,发现捕到一只鲜艳耀眼的蓝色龙虾,表示龙虾常见是红色或红褐色的外壳,眼前的龙虾实在“太蓝了”,感到相当惊奇!
海洋生物学者对此回应,要遇到蓝色龙虾的机率是200万分之1。此外,前2年也曾有美国缅因州的钓客、英国其他渔民发现的相关报导。但是蓝色龙虾真的是因为基因变异吗?
点击放大浏览这次捕捉到的“蓝宝石龙虾”和更多稀有龙虾品种:
相关文章:机率200万分1 渔夫生擒极罕“蓝宝石龙虾” 估下煮熟会变咩色?
形成蓝色外壳的2种原因 并非基因变异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杨倩惠受访表示,甲壳类动物如蓝色龙虾出现蓝色外壳有2个原因,一种是白化症因素,另一种则是个体为了配合生长的栖地环境,特化出不同体色,红色或蓝色体色的龙虾则可能都是同样的基因,“而‘基因变异’是指基因中的ATCG(核酸序列)就有差别、或不同种,应该不是这个状况。”
渔民捕获应为“螯虾科”而非龙虾
根据BBC报导渔民捕获地点,是位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河海交界的湖泊处(Belfast Lough),所捕获的蓝色龙虾有一对前螯,杨倩惠认为,应为淡水中的螯虾科,而非分类学上的龙虾属。
杨倩惠进一步解释,“螯虾科”(Astacidea)也称为淡水龙虾,而台湾餐厅常见的进口食材如波士顿龙虾则为海水水域的“海螯虾科”(Neprhopidae)的其中一类,也称为美洲巨螯虾。根据台湾渔类资料库内容,螯虾有3个总科、总计约有650种,螯虾生活环境有淡水、海水及半陆生性,皆为底栖类生物。
相关文章:饮食热话|英拟立例活煮龙虾螃蟹章鱼犯法 研究表示牠们感知痛觉👇👇👇
如何分辨龙虾、海螯虾及淡水螯虾?
为了避免受到译文而误会,杨倩惠与《食力》分享,从商品标示及体型大小也能分辨出龙虾、海水或淡水的螯虾。
“淡水螯虾体长较小,最大为10几公分,而海螯虾则较大,有1至2倍以上约20至30公分。若在市场看到,也能从Lobster前置词来判别,例如‘Crawdad lobster’为海螯虾科,淡水螯虾则为‘Crayfish’。而与螯虾在分类学上不同的龙虾(Palinuridae),则为‘Spiny lobster’,没有任何前螯。”杨倩惠也回应,针对龙虾、海螯虾、淡水螯虾有哪些差异性,除了价格差别,营养价值其实都差不多。
蓝色虾壳并非太猎奇 煮后都是橘红色!
除了在美洲,螯虾也经常是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热门海鲜种类,外型大多为红色,但也不乏鲜艳的蓝色外壳。
除了先天缺少虾青素的白化症螯虾或甲壳类动物,不管是红色、蓝色或其他颜色,煮熟之后都会变成现橘红色,由于受热后,改变甲壳蛋白质结构而释放出虾青素,因此呈现橘红色。若在海外旅行吃到生前为蓝色外壳的螯虾海鲜,杨倩惠也说,只要烹调正确,并不会有食安疑虑。
延伸阅读:
【本文获“食力”授权转载,原文:机率200万分之1的蓝色龙虾真的是基因变异吗?一次搞懂螯虾、龙虾之差!】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