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中毒事件酿2死 疑粿条出事!3类食物高危 浸泡不当含剧毒

撰文: 中天新闻网
出版:更新:

台北市宝林茶室爆发食物中毒事件,由于中毒个案都吃了炒粿条及河粉,有医师怀疑是“米酵菌酸”毒素所致,除了米制品保存不当外,长时间在不良环境浸泡黑木耳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

严重食物中毒 黑木耳、椰子、粟米有关?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在2019年发布文章指出,中国大陆及印尼发生与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有关的严重食物中毒案例,吃下的食物包括黑木耳及一些发酵椰子或粟米,这些食物都可能在不当保存下或制作过程中受污染,提醒民众如需过夜泡黑木耳,应彻底清洁使用器具,并放进雪柜。

台北宝林茶室爆食物中毒7人送医 2死2人进ICU 餐厅遭勒令停业

食物中毒常见4大物质(按图👇👇👇)

+12

相关文章:食物安全|5至9月食物中毒高峰期!拆解4大元凶营养师5招防病毒

澳门市政署也曾发布卫教文章表示,米酵菌酸存在于变质的谷类发酵制品、木耳及淀粉制品中,民众在良好卫生环境下短时间浸泡黑木耳,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低;不过若长时间放置在不当条件下浸泡,有可能让致病菌大量繁殖。

相关文章:自助餐.食物中毒|学者警告Buffet别吃这些食物:形同细菌繁殖场👇👇👇

+13

摄氏26度就能产生米酵菌酸,即使高温烹煮也无法去除,一般发病症状最早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严重会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昏迷甚至死亡。

延伸阅读:

快讯/又增1死!宝林茶室中毒案66岁男装叶克膜 今早11:35分不治过世

【本文获“中天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