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式民主”为香港议政新出路? 张欣宇听青年意见后改变立场
香港议政方式的转捩点?2019年反修例风波后,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欲明显骤降,纵论时政的风气似乎不复存在。智库MWYO青年办公室今年初联同香港新方向立法会议员张欣宇,合办全港首场的“审议式民主”(又称协商民主)实验。以港铁票价为题的实验邀请了约30位年轻人参与一连两日的论坛,经过14个小时的“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在迸发出新想法、反刍既有理据下,年轻人对持异见的持分者,能否由“不认同”到“理解”,继而转成“接受”呢?
作为“旁观者”的张欣宇坦言,对他来说有思想冲击,甚至愿意更新交给政府的建议书:“未必系说服(改变立场),但我哋参与咗个机制,我哋就要尊重个机制。”综观数据,是次论坛貌似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果,甚至有从不参加公共事务的年轻参加者在论坛后火速参加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的青年委员自荐计划,但“审议式民主”未来能否在香港落地开花,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智库MWYO青年办公室今年2月4日及5日,联同香港新方向立法会议员张欣宇合办全港首场的“审议式民主”实验,举办一连两日的“共识会议 · 港铁票价青年倾”论坛。
审议式民主 不设投票机制:重点在于聆听
“审议式民主”又称为“协商民主”,是透过因应某项政策或议题进行理性、深思熟虑的沟通,在过程中有望纠正与会者的盲点或错误,从而放下成见、找出共识。
MWYO青年办公室社区及外展经理陈凯颖表示,爱尔兰的《堕胎法》、澳门《出版法》和《视听广播法》都运用了“审议式民主”,期望透过是次实验探索香港推行新的“公民参与”模式的可行性。
她续指,是次实验邀请了约30位来自不同背景、学历、年龄的年轻人,分阶段参与是次实验,包括简介会,向参加者简介议题背景资料,介绍“审议式民主”概念,及重申讨论期间的角色和守则:“可以有自己嘅立场,但讲完自己嘅意见,都要聆听其他人嘅意见,唔可以自己讲自己。”其后到实验重头戏──两天论坛,讨论开始时邀请了几名专家解答年轻人问题,而期间又避免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进行多轮的5人小组讨论和30人大组讨论。
MWYO青年办公室研究员陈宇谦指,主办方在过程中一直以问卷调查方式追踪参加者对此议政方式的回馈。在活动初期,仅两成半参加者同意政府官员或政治人物有兴趣了解自己的想法。论坛后,表达同意的比例上升至五成,甚至有九成参加者同意自己能与不同立场的参加者达成共识:“有一个青年从未参与公民活动,甚至觉得今次实验都只系‘做骚’,但经过今次之后佢甚至参加咗民青局青年委员自荐计划。”
张欣宇:需重建信任、议政机制
“市民对政策嘅参与系一定需要,但系我亦都知道过去呢几年,由于社会动荡同疫情种种原因,社会上真系缺少信任,同埋以往参与嘅机制都系要重建……我哋都系摸索紧,不断去倾、去调整,不过当中有个重点系‘你系真做,系真心去做’”,张欣宇说。
大家唔系傻㗎,有边啲嘢你系做一个形式?‘打下卡’?‘做场骚’?定系真心去做,大家系会感受得到
陈凯颖忆述,在讨论期间作为一般升斗市民的参加者,即使谈到仅损害港铁收益的取消延后增幅政策时,也会突然跳出一句:“吓?但咁样对港铁唔公平啵”,她对此有深刻感受:“竟然会企喺港铁立场睇成件事!”易地而处或许是“审议式民主”的奥妙之处。
张欣宇对此亦有同感。他直言,讨论开始前预想参加者均会认同取消港铁“左手交右手”的罚款机制,谁不知经过一轮深入了解、讨论后,众参加者依然支持保留罚款机制,张欣宇亦因此更改了交予政府的建议书:“未必系说服……但我哋参与咗个机制,我哋就要尊重个机制。”
他明白到,即使在详尽解说下,大众或仍会对特定意见有所坚持,“知道边啲嘢其实我哋系努力啲、或者做多啲工夫系有机会改变市民大众嘅睇法;边啲嘢其实你就算讲嚟讲去大家系呢个时候都唔会咁容易接受、都唔希望咁样改变”,政府便要作出政策资源调节,“做少啲市民唔会接受嘅嘢”。
个个做得议员都话自己系民意代表……今次讨论系empower(赋权)我意见嘅过程,令到我哋嘅意见更加有份量,我明显地感受到政府、公营机构,更重视。
不过,随香港步入新时代,议事环境改变,未来可如何推广“审议式民主”理念,甚至在议会、社会中实践呢?张欣宇坦言,即使是今次的小型实验,也有参加者抱着“睇下你搞边科”的心态参加,但在议政气氛低迷的情况下,更需要有人细水长流地做,甚至议会应重办公听会,展现“真做”、建立信任的姿态:“唔单止系公听会本身,更重要系背后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