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林世雄冀通过完整方案:难彻底“清龙”亦不能裹足不前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俗称“三隧分流”的《2023年行车隧道(政府)(修订)条例草案》今日(28日)恢复二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今在《大公报》撰文称,港府已在可行情况下将各方建议纳入《草案》,若立法会通过政府完整方案,将为解决困扰多年的“老大难”过海隧道塞车问题,迈出重要踏实第一步。林世雄又称,虽然《草案》难以采取彻底“清龙”为目标,但绝不能、亦不应因而裹足不前。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6月28日在《大公报》撰文称,港府已在可行情况下将各方建议纳入《草案》,若立法会通过政府完整方案,将为解决困扰多年的“老大难”过海隧道塞车问题,迈出重要第一步。(资料图片/廖雁雄摄)

林世雄在《大公报》的撰文以“三隧分流岂止解决过海塞车”为题,他指,政府已在可行情况下将各方建议纳入《草案》,尽可能平衡各界诉求,而今年8月2日政府收回西隧正好提供契机,透过调整三隧收费理顺过海交通,当中第二阶段的“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方案有望令繁忙时段过海交通挤塞的情况出现明显改善,预期繁忙时段加士居道天桥能缩短车龙1至1.5公里,东隧入口车龙缩短0.5公里,故期望立法会通过政府的完整方案。

林提到,三隧分流的目标是纾缓繁忙时段过海交通挤塞情况,避免过海车龙无限延伸,波及非过海的交通,例如红磡、铜锣湾、观塘和蓝田一带。他强调,虽然《草案》提出的方案难以采取彻底“清龙”为目标,但绝不能、亦不应因此裹足不前,他有信心是纾解隧道问题的重要一步。

林指,如《草案》获通过,政府会继续密切监察新收费计划实施后交通情况,并通过《草案》赋予运输署署长的权力,微调相关隧道收费,以达至改善隧道交通的目的。

林世雄称解决挤塞需多管齐下 2025年公布运输策略蓝图

他称政府深深明白纾缓整体交通挤塞需要多管齐下,包括完善铁路和道路网络整体布局、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善用科技、推展“智慧出行”等措施,令社会经济和普罗大众得以受惠,而在2021年12月已展开《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其中一个大方向是利用智能运输科技和大数据分析,善用香港有限的路面空间,今年内会提出初步建议,并在2024年内推展一些崭新的先导计划,至2025年公布运输策略蓝图。

《2023年行车隧道(政府)(修订)条例草案》将于本周三(28日)恢复二读,《香港01》收到消息指运输及物流局发信息予议员,指易志明提出的修正案有漏洞。(资料图片/苏炜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