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红隧东隧技术上可贵过西隧 罗淑佩:考虑市民接受程度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三隧分流将于8月实施,议员早前对于如何调整收费较有意见。相关修订条例草案今日(9日)在立法会逐条审议,有议员关注若果分流效果不佳,会否进一步调整收费或时段,以达致更好效果。
+6
繁忙时段可调整 以应对车流高峰期
有议员关注车流高峰期若有改变,政府如何调整时间。运输署助理书长梁世豪表示,若采取不同时段不同收费后会调整,有两个调整方法,一是整个时段前后移动,二是缩短繁忙时段的时间。他举例说,如上午繁忙时间收费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延后15分钟,开始一步步加价的过渡时段就由原本7时半开始改为7时45分,相对地,结束前的过渡时段亦延后15分钟。而缩短时间方面,假设缩短15分钟,就会将过渡时段提早15分钟发生,而过渡时段的时限和逐次调整的分段数目不变。
实政圆桌议员田北辰则关注费用调整,指现行方案可让运输署署长每6个月调整收费,每次上限3元,总上限15元。如将西隧减最多15元,即会由60元减至45元,相对地红隧、东隧则可由40元加至55元,变成红隧、东隧比西隧贵10元。他提出是否可以将调整上限由15元转为10元,令到三隧大调整都只是全部50元,而不会出东隧、红隧比西隧还贵的“倒挂”情况。此外,政府的分流方向是否真的做到将来“最方便隧道收最贵”的情况。
运输署署长罗淑佩回应指,从经济学上当然会考虑“最方便隧道收最贵”,亦听到意见指红隧是最方便隧道,但亦要考虑市民接受程度和负担能力,以及交通流量。将来若在收费上有政策性改变,必须与公众和立法会有成熟讨论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