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小众|从性别不安里成长 谈香港教育:如果及早了解可避免挣扎

撰文: 文睿
出版:更新:

踏入2023年,一宗有关性小众平权的案件获判终极胜诉,令社会重新关注性小众的权益。《香港01》邀请到两名跨性别人士接受访问,撇除法律上的严肃争论,回归到最平凡、贴身的教育制度,他们道出的尽是对香港性教育落后的唏嘘。其中一名受访者谈到成长时性别不安的挣扎,只能无奈留下一句:“呢种挣扎系可以透过尽早做好性别教育而避免到嘅不安。”

一向关心本地教育制度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注册教师郭玲丽坦言,香港学校欠缺有系统性的教性育课程,形容“有小许落后”。她指随时代改变,社会是时候放下既有思想,不能再对性小众等议题避而不谈。

说起香港性教育时不免会想起“护苗宝宝”,以教育中小学生两性差异、身体结构、两性相处的技巧及避孕等基础性知识为课程主轴,却几乎没有讨论性别认同和性小众相关的议题。香港跨性别青年团体“跨青时刻”(Quarks)副主席、跨性别男性曾令弦(Zephyrus)及“跨青时刻”(Quarks)成员、跨性别女性Christine二人忆述第一次接触跨性别议题时,一致表示来源不是校内课程。

出身于女校Zephyrus表示,自小便对自己的女性的身理性别感到不肯定,甚至对自己身体在青春期间的变化感到不安,不过在校内的性教育难以找到答案解答其疑惑,对中学性教育的仅余记忆是警剔学生安全性行为重要性的堕胎影片。

香港性教育以教导中小学生两性差异、身体结构等基础性知识为课程主轴,几乎没有讨论性别认同和性小众相关议题。(资料图片)

Zephyrus笑称,反而在一次话剧演出时偶然扮演男性角色,一尝当男生滋味后,发现自己更自在、更渴求成为男性的身心,形容这次是首次“认识和探索”自己的机会。其后,18岁那年,刚好碰上“W小姐”司法覆核案,看到一名跨性别男子在电视节目上分享亲身经验后,彷佛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名跨性别男生。

Christine指自己于两、三年前为了“追星”而参加香港年度LGBT+活动“Pink Dot”,碰巧遇到“跨青时刻”摊位。她阅览“跨青时刻”的宣传单张后,发现不少跨性别人士与自己的性别不安及经历类近:“一直都觉得自己好奇怪,去到中学都有买女仔衫着……唔开心㗎个感觉系,因为着完之后更加觉得自己同顺性别女仔唔同(不开心是源于大众的压力或是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出自于对自己身体嘅唔满意,尤其系青春期之后,发育嘅特征愈嚟愈明显,会觉得自己同顺性别嘅女仔唔同,但我𠮶时唔知咩系跨性别,有谂过自己系咪易服癖呢?但又唔系啵,我其实唔钟意啵。”

所以有呢种挣扎(性别不安),而我觉得呢种挣扎系可以透过尽早做好性别教育而避免到嘅不安。
Christine

香港残缺的性教育?

阔别中学六年,Christine早前重回母校便以长发示人,昔日的班主任见状后,便提出一连串反问:“哇!你做咩留长头发?”、“你返工ok咩?”,Christine并无因此感到冒犯,不过亦令她有所反思,认为这反映老师背后的价值观难免受到一味追求“统一”、“整体”的校园氛围而影响。

Christine(右)向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提起在校园内推动性别友善、平权等议题,对方表示家长会投诉。(夏家朗摄)

当Christine向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提起在校园内推动性别友善、平权等议题时,对方回应:“但系搞呢啲嘢,家长会投诉㗎、家长会唔钟意㗎,我哋搞少样嘢好过啦”。她坦言对此感到失望:“当教育界嘅人永远都系呢个心态嘅时候,我哋好难去推动一啲改变。唔好讲话推全面性教育,先畀学生留长头发,家长可能又会唔钟意,学校又因为有呢个concern,系咪就令到一个正确嘅事就唔应该去做呢?”

事实上,联合国一直倡议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课程主张以人权角度出发,鼓励年青人更清楚自己及尊重别人的权利。不过,香港教育局自1997年公布《学校性教育指引》供学校自行参考后,一直未作修订,至2018年,相关指引更从教育局网站下架,至今仍未见任何新指引。

家计会去年公布“青少年与性研究调查”结果,调查特别首次加入有关“性别认同”的问题,发现有4%女学生及2%男学生表示自己的性别认同与原生性别不相同,当中有23%女学生及30%男学生曾经考虑“性别过渡”。由此观之,性小众的确存在称为“小型社会”的校园里,继续采取视而不见、避而不谈的态度又是否合适呢?

郭玲丽。(欧嘉乐摄)

郭玲丽:性教育指引“有小许落后”

一向关心本地教育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注册教师郭玲丽坦言,教育局未有针对中学性教育课程制定清晰指引,包括要求涵括性小众议题,校内性教育主要由学校自行制定,大多集中探讨男女身心理变化、青春期、性行为等,形容“有小许落后”。

她直言教育局“需要做多少少”,让不同性取向、背景的学生也有机会了解性小众:“教育局佢哋嘅角色系需要再做多少少,要有清晰嘅课程指引。而有关于性小众嘅一啲议题同范畴,我都觉得佢(性教育课程)都应该要涉及(性小众),畀学生知悉有呢样嘢。老实讲,我哋唔可以避免,就算一般香港传统、中国传统意识上未有涉及到呢样嘢(性小众),或者认同呢样嘢(性小众),但系……呢个系无得避,而家系个社会上真系多咗批性小众,佢哋(学生)一定要有啲认知系到”。

除从课程着手,郭玲丽认为亦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家好多时候家长教育都被忽略,佢哋无呢啲相关指引,好多时候家长都未有呢啲意识、谂法嘅时候,甚至连小朋友拍拖都好大反应……但时代变迁,你会唔会用另一个角度同埋心态去同小朋友一齐去倾呢,等佢哋去了解多啲……同埋以前成日系避开个话题,喺性教育、性别平等、性小众等(话题),但都要话畀佢哋听呢个系个社会现实、现况,家长应该要知道呢啲,同放低自己嘅尊严,同埋一啲传统框架,应该要Open(开放)去同学生同小朋友去倾。”教职员亦如是,郭玲丽认为香港教师不乏专业知识,但他们容易受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既有想法影响,对于性小众的讨论或会“难以启齿”。

倡建立“Safe Space” 安心讨论“性”

常举办社区性小众教育活动的Zephyrus指,自己经常提醒大众不论在家庭、学校甚至职场之中,建立“安全空间”(safe spcae)对性别教育尤其重要,“如果啲大人成日一讲到同性别相关嘅就会话‘男仔要点、女仔要点’、‘𠮶个人咁乸型,系咪基?’……喺佢哋旁边个学生或者小朋友都会觉得呢个唔系一个安全嘅环境,如果我要去揾一个信任嘅大人去讲关于性别嘅,我唔会同佢讲。”

Zephyrus认为,学校应用心聆听学生的需要。(夏家朗摄)

Zephyrus认为,学校原意是培养学生,令他们为投身社会作好准备,校方除了应尊重不同学生的独特性外,亦应注意会否在日常教学中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性别定型”的概念:“用心聆听佢哋嘅需要,而唔系灌输一套你嘅价值观影响佢哋(性小众)。”

台湾去年更新性教育课程指引 英国独立成科

纵观世界各地的性教育,似乎也较香港的更为开放及成熟。台湾教育部为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人格尊严,厚植并建立性别平等之教育资源与环境,于去年初修订《性别平等教育法》,清晰指出要以教育方式教导学生尊重多元性别差异:“学校应提供性别平等之学习环境,尊重及考量学生与教职员工之不同性别、性别特质、性别认同或性倾向,并建立安全之校园空间。”

而英国更将性教育独立成科——“人际关系及性教育”(Relationships and Sex Education),除涵盖一般性别、家庭、身理结构等范畴外,课程指引更要求学校设计课程时,照顾性小众的需求,共同探讨性别友善、平权、禁止性别或性倾向歧视等讯息。

何谓性别?

最后,记者问Zephyrus及Christine二人,何谓“性别”?Zephyrus说:“我对于性别嘅理解,比较系喺‘性别认同’出发,就唔系在于有咩性器官或者有咩性征……根本好难用一只字,或者三言两语去讲得晒我哋自己系边个、钟意着咩衫、钟意咩食物……我用呢啲称呼叫自己,我会觉得适合嘅话咁我就会继续用,最紧要唔系外界用嚟去标签,或者判断你系呢样嘢、唔系边样嘢嘅。”

而Christine则指:“我觉得跨性别嘅理解可以好阔,总之任何人佢嘅出生性别同佢嘅性别认同唔同,就已经系跨性别……其实我对啲标签抱有质疑态度,但如果佢(标签)可以令到呢个community(社群)凝聚埋一齐,我觉得系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