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黄色经济圈”是搞经济港独 以经济术语包装暴力冲击

撰文: 彭焯炜
出版:更新:

继《人民日报》日前批评“黄色经济圈”是大开历史倒车,注定是个笑话后,央视今(4日)亦发表评论文章,指有人提出“黄色经济圈”,将政治战场转向民生、经济两大范畴,意欲搞经济“港独”,批评是意图以经济术语包装暴力冲击。

央视发表评论文章,指有人提出“黄色经济圈”,意欲搞经济“港独”,批评是意图以经济术语包装暴力冲击。(资料图片 / 欧嘉乐摄)

文章表示,反中乱港分子几个月前发起了“颜色经济战”,9月初,有IT业者先后于安卓(Android)及苹果(iOS)系统推出一款名为“WhatsGap”的软件,软件按照不同商户的政治取向,将所有店铺分成蓝、黄两类,以此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促使“黄店”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住宿方面,有人呼吁旅行时不订中资酒店,店铺交易可使用美元,取消中资银行户口等。

文章认为,乱港分子不仅大搞街头硬暴力,同时早就发起了“颜色经济战”的软冲击,暴力冲击持续半年多,加剧了社会分裂,各界止暴制乱呼声愈来愈高,法院判罚也开始“刚起来”,这让乱港分子急得跳脚。文章认为,在此背景之下,乱港分子意识到,硬暴力愈来愈没有市场,于是开始力推“黄色经济圈”,试图走软冲击路线。

文章认为,所谓“黄色经济圈”不是经济学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圈”理论,而是用“经济术语”包装的暴力冲击。(资料图片 / 欧嘉乐摄)

文章指,现时香港一些人推的所谓“黄色经济圈”,不是经济学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圈”理论,而是用“经济术语”包装的暴力冲击。文章引述半个月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指出,香港过去不论顺境或逆境,都奉行自由经济,商户应以质素吸引顾客,而非政治立场。以某种颜色或某些特定的先决条件,来决定到哪里吃东西、购物、生活,并非香港所信奉的一套。部分网民的“揽炒论”并非健康的心态,此举只会影响香港经济,对非技术性职位及刚毕业人士的影响更大。

文章强调,“建立黄色经济圈,摆明就是要搞经济港独,根本就不可能,香港有700万常住市民和大量流动人口,单靠本土资源是养活不了自己的。香港与毗邻的内地地区在水、电、气供应等民生领域早已深度一体化。香港80%的淡水、25%的用电、100%的天然气都来自内地。”

文章认为,搞“黄色经济圈”,把香港封闭起来,再进行割裂,乱港分子明知不可行,却仍要提出如此荒谬的主张。文章称:“这说明什么?就是止暴制乱呼声愈来愈强,乱港分子只能选择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