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自杀率急升“从小学起自残”三大事件揭开抑郁症与社会裂缝

撰文: 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
出版:更新: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2024年统计,12至17岁的青少年自杀死亡人数比例,在过去五年从12.5%上升到18.4%,自杀已成为台湾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青少年的自杀人数更于2022年创下近三年的新高,平均每10万人当中有10.7人选择结束生命,近年来频频传出震惊社会的青少年轻生案件,像是2023年丰原高中学生受到师生欺凌,最终走上绝路;2024年底麦当劳发生一名17岁女工读生疑似遭到主管性侵数次,不幸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另外,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近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中显示,近三年来“抑郁症”为儿心科门诊增加最多的诊断类型,许多医生指出,部份患者从小学阶段就已出现自伤行为,随年龄增长,伴随更高的自我伤害风险,在高中时期达到高峰。这些事件与调查结果都显示出,青少年抑郁症不再仅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反映了社会结构与制度上的种种议题,与家庭、互联网社群、学校生活都有著密切的关系。

自杀已成为台湾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unsplash@natural)

【图辑】点图放大看懒人包👇👇👇

+30

一年超过4万声量!3宗社会事件撕开抑郁症与社会制度的裂缝

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调查,“年轻人 抑郁症轻生”近一年的互联网声量高达42,783笔,声量的最高峰为2024年7月5日,共计1,535笔,位于上海的中金公司传出金融女员工跳楼事件,据报导,该员工为名校硕士生毕业后进入中金公司,有著相当优渥的薪水,不过随著公司实施大幅度的减薪措施,使她面临沉重的房贷压力,最终选择跳楼轻生。

第二波高峰为3月12日,台湾心理师蔡宜芳于脸书粉专提到台湾15至24岁青少女自杀死亡率,从2014年每10万人3.2人飙升至2023年10.7人,惊人的成长率引起许多网友的讨论,单日声量来到973笔。

【相关图辑】哈佛认证9大废物特质 3分钟热度、拖延症、选择障碍症都上榜(点图放大浏览👇👇👇)

+15

第三波的声量集中于12月24日爆出的麦当劳性侵案件,当天飙升至1,381笔,一名17岁少女疑遭男性主管性侵长达1年,离职后报警并向麦当劳申诉,虽然涉案主管遭麦当劳开除,但受害者母亲认为麦当劳未提供即时有效的救济管道,导致女儿最终选择轻生,该事件引起社会大众哗然,令大批网友感到相当愤怒。今年4月士林地检署对麦当劳李姓前主管涉性侵案做出不起诉处分,家属可提再议,少女家属表示证据受限于手机损坏,后续仍会补充资料。

“年轻人抑郁症轻生”近一年互联网声量趋势。(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使用)

以上资料都揭示了各种制度疏失与青年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些事件不只是讨论热点,更是年轻人向社会传递的求救讯号,​需要家庭、学校、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提供青少年所需的心理健康资源,才得以预防悲剧再次发生。

青年抑郁症关键字现“焦虑症、欺凌、家庭”揭开年轻人心理问题

再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调查“年轻人 抑郁症”近一年的热门关键字,出现最多的为“焦虑症、疾病、精神科、药物”等心理疾病相关字词,抑郁症已被WHO视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其中一篇由《少年报导者》与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共同针对全台儿童心智科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引起广泛的讨论,调查发现,47%的受访医生都观察到,13~15岁中学生求诊人数显著增加,并表示抑郁症在小学身心症患者已占10%、到了高中占比更超过一半。

年轻人抑郁症关键字近一年互联网热门关键字。(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使用)

把青少年推入抑郁黑洞的关键因素

另外,关键字中还出现了“压力、情绪、社交、欺凌”,这些字词大多为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主因,来自学业与未来不确定感的压力,长期让学生心理承受巨大负荷,根据台湾教育部与儿童福利联盟的调查,超过7成青少年感受到的压力大多来自考试与家长期望,而这种“长期慢性压力”会削弱情绪调节能力,增加抑郁与焦虑的风险。

人际互动失调也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高危因子之一,包括被孤立、交不到朋友、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等状况,社群媒体更加剧了这种比较与排挤感,经常透过互联网上他人所呈现的理想化生活进行社会比较,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进一步增加焦虑感。

【相关图辑】特朗普关税战重创股市 医生列股民创伤征兆 这样做缓解投资焦虑(点图放大浏览👇👇👇)

+8

近年来,校园欺凌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发生的丰原高中学生轻生案震惊整个社会,一名男学生因为长期受到师生欺凌,包括言语羞辱有无端搜身、搜书包、栽赃等行为,导致该生被迫休学,最终因长期承受巨大压力走上绝路,此事件引发社会对校园辅导机制失灵的批评,凸显了学校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不足。

除此之外,关键字中的“家庭、父母、家长”也与青少年抑郁症有著密切的关系,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刊第三期中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家庭功能不良,如单亲家庭、家庭冲突频繁及家庭独立性低,与青少年抑郁倾向有显著关联,​此外,母亲过度关怀和情感涉入,可能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进而引发抑郁情绪,种种资料都显示著亲子互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深远的影响。

心理假、免费咨商...让社会接住青少年的情绪

综合以上,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日益严重的现象,可从“陪伴、咨商、治疗、医院”等关键字看出应对措施,日前台湾教育部已开放初、高中学生每学期最多请3天“心理健康假”,让学生能在心理压力过大时适度休息,并鼓励学校不记旷课、不强制说明理由。另外,卫福部与地方卫生局合作提供15至45岁民众每年最多3次免费心理咨询,各县市也陆续增设社区心理卫生中心与“心理健康促进据点”,方便民众就近获得协助。

心理调适假的注意事项(台中科技大学)

父母也要认识抑郁症 不要害怕被贴上坏家长标签

除了政府提供的社会资源,与青少年最贴近的家庭关系也至关重要,以下3个方向可以帮助父母协助改善青少年抑郁情况。

一、 建立正向沟通、倾听胜于指导

父母应该学习倾听与理解,避免单向指责与压力,或是用简单的语句简化孩子的情绪问题。

【相关图辑】五个指标证实“你现在过得很幸福”不知道很可惜 活在当下更快乐(点图放大浏览👇👇👇)

+11

二、认识抑郁症状、破除迷思与污名

家长应具备基本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抑郁症不是情绪低落那么简单,许多父母普遍担心孩子的自杀是否为自己所造成,反而更加担心被冠上“不好的家长”的罪名。台湾抑郁症防治协会理事长吴佳仪分析,家长阻碍青少年就医大致可归类为2大因素,一是家长会将孩子有精神困扰,和父母教育失败画上等号;二是家长不认为孩子真的有抑郁倾向,当孩子出现失眠、退缩、注意力下降、对兴趣失去热情,应提高警觉。

三、陪伴不强迫、不过度监控

每天多花点时间与孩子相处,尊重青少年的隐私,若孩子愿意愿意谈到自己的痛苦时,家长应鼓励就医或接受心理咨商,并且避免否定他的困难。

分析说明
分析区间:本文分析时间范围为2024年4月24日至2025年4月23日。
资料来源: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
研究方法: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语意分析之工具资料搜集范围:每月处理1500亿以上中文资料的互联网社群大数据资料库,其内容涵盖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闻媒体、讨论区、部落格等网站,针对讨论‘亲子与性教育’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调查“互联网声量”(注1)、“热门关键字”(注2)作为本分析依据。
*注1 互联网声量: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计算社群讨论及新闻报导提及的文章则数,声量越高代表讨论越热,能见度越高。
*注2 热门关键字: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软体,萃取互联网上的文章与主题共同出现的关键热词;次数越多,字词越大;可用来厘清核心议题与重点人事物。

延伸阅读:

懒人包/“厌世代看不到希望” 卫福部推年轻族群心理咨商补助 申请方法、资格一次看

17岁少女落轨惨死 生前最后限动曝父亲“世上最难听的话”! 网上出现两派观点 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否被“污名化” ?

丰原高中案重启调查“霸凌成立” 前学务主任停聘、主任教官撤职

【本文由“互联网温度计DailyView”授权转载,研究资料由“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