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设计师彭星凯:想写一本诚恳的书
英文有句谚语:“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意即不要用书封面断定内容。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新书推出市场,如果封面设计不能简单直接展示书的重点,给人醒目的第一印象,相信亦会令读者却步。《吃书的马》为台湾平面设计师彭星凯从2009至2016年的作品选集,是一本设计人自我回顾并与他人一同审视设计的书,不但展示彭星凯的设计美学,亦记载了他的创作心路历程。
摄影:龚嘉盛
主张放下书本 体验世界
1986年在台湾出生的彭星凯以简约优雅的设计风格见称,曾设计文学、哲学、小说等不同类型的书籍,将内容抽丝剥茧,以精准的视觉语言呈现书的重点,年纪轻轻已获奖无数。读者对其书本设计评价也很高,诸如“简洁清晰的分类感”、“强力的设计字体”、“沉思的过渡页”等。
《吃书的马》前半部展示彭星凯的书籍和字体设计,后半部提及他的创作意念及设计时遇到的困难。最有趣的是记录了他与多位平面设计师、编辑和作家的对话,讨论对书籍设计的看法。设计不单讲求创作者的思维和美学手段,设计师须与作者、编辑及印刷商合作,考量多方观点。彭星凯说:“我想写一本诚恳的书,它是我认识世界的方法。”
彭星凯在讲课时被问到“做书之前是否需要读完一本书”,他认为设计师的工作是将书的内容凝缩成一句话,再将它具体地表现出来,封面才会有重点。他有几次读过书稿后,情绪太多,不知怎样开始设计。他认为设计师不是负责整理文本情绪的人,要依赖编辑指引方向,将情绪带出结论,才会变成读者看到的东西。他批评台湾的设计教育以培养广告人为出发点,只求画面的故事性,不重视设计概念,很多台湾公司亦视平面设计为门槛低、技术简单的行业,视设计者为排版员,一点也不尊重设计者。书中,他引用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原研哉先生的一句话作结:“将已知的事物未知化后,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能对其更深入了解”。他希望读者及新晋设计师可以抛下书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世界,建立独有的设计哲学。
自称“吃书的马” 生动展示作品
《吃书的马》在浅灰色的书封面上印有抽象图案,图案由多个浅蓝色小方格所组成,几何形状像匹两脚凌空跳起的马;在封面的左下方,加上“:P”和“:M”两个表情符号,前者代表“看来很好吃的样子”,后者表示“来咬一口”,给人一种亲切可人之感,又以跳脱清新的字体表达“吃”的意思,与抽象的马匹不谋而合。封面的最下端则有小字写着“书设计是体现一个文化接收讯息的方式”,直接指出书的主旨。彭星凯没有解释他为何自称“吃书的马”并以此为书名,但意思大概是说他在超过10年的平面设计生涯不断向前奔跑,像一匹以书为食物的马一样,在设计书的过程中摸索出自己的美学。
本书所收录的作品以书封设计为主,为避免排版像书的封面目录,大多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拍摄,并在作品之间留有合适的空白,令读者不易感到视觉疲乏。作品的次序重新编排,不以创作年份为序,去叙述他的设计故事。
书以小说《女儿》的封面为开首,淡淡的粉肉色肢体配上“女儿”二字,表达出小说既性感又脱俗的风格,同时为《吃书的马》一书定下了大胆创新、优雅简约的调子;其后是与大自然有关的封面设计,展现出黑白的浪涛汹涌、石头纹理的景观,混合简单的几何图案。
翻阅全书,不难察觉作品的编排由较复杂的几何结构开始,慢慢地走向简约的符号。他在旧版《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的封面上,画了17个暗花圆形,他解释创作意念:“简单的符号指示了图形的滚动方向,像是解谜游戏中小小的暗号,读者一旦发现,就会觉得很有趣。没有用到任何困难的软体技巧,仅以几何造型与基础美感逻辑延伸完成……”到设计《不想工作》散文集时,运用的是极简的文字和符号,仅在黑色封面上写上四个大字:“不想工作。”负空间运用得宜。
内藏信纸 向读者真情剖白
全书用10种纸去印刷,在作品单元用较厚实、明亮的米白色或浅灰色纸张,简单的载体衬托出作品独特之处。最特别的是书籍设计作品《等待》,用实际的、较粗糙的薪传玛芬纸印制成拉页,配上烫金的抽像图案,不但重现真实书本内页的感受,亦多了一层贴心的隐喻。在后半的文字单元,为了区别书的前后脉络,刻意选用轻薄的米黄色纸张,让读者的焦点由图像转到文字上,可感受到文字的温和厚实 。
本书内藏一封信,没有订装,在薄纸上以简单的俪宋体文字诉说沉重的写书意图。作者说写书的过程并不顺利,又真情剖白:“我一直企图以分享为名义包装自己的作为,掩饰我的傲慢与城府,这件事毫无遮掩地被人看在眼里”。这封突如其来的信,抽离作者所有装饰的意图,打破读者的直线阅读期待,用私密的语言连系作者与读者,犹如情人在耳边细说心事。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