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蜷川幸雄的千刃千眼 以自己的艺术形式冲击观众
台湾两厅院的“在两厅院遇见大师”系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表演艺术丛书。秉持编纂宗旨“为世人树立标竿的经典人物”,自2007年先后出版Pina Bausch、Peter Brook、Robert Wilson等七位表演艺术界大师的专书,涵盖舞蹈、音乐、剧场。系列不完全是“大师”的研究或评传,而是因应不同艺术家的特点,决定内容面向,如Robert Wilson的《空的空间》以同名的剧场理论经典作重点诠释;Robert Lepage的《创作之翼》则是以艺术记者与他的贴身长篇访谈为内容主轴,借此将“大师”的生平、创作经验与艺术理念选辑成文字纪录,垂范后世。
蜷川幸雄的《千刃千眼》是该系列的最新出版。刚于本年5月过世的蜷川,乃日本剧场界国宝级大师,1950年代已踏上演戏之路,1960年代成为日本小剧场运动的领军人物;1970年代以来,以日本传统元素改编“新派莎剧”享誉剧坛,攀上舞台表演艺术的高峰。蜷川“新派莎剧”系谱中,包括《马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与遗作《一报还一报》等32部作品。至于《千刃千眼》一书,前半是蜷川自传,后半是随笔。书中大部分篇幅讲述电视台出身的蜷川,在剧场世界的种种历练,后来因缘际会执导明星舞台剧,由此开发“新派莎剧”的华丽舞台风。
所谓“千刃千眼”,就是蜷川幸雄对于剧场导演与剧场观众之间的想像:“假如观众席里坐着一千名青年人,他们手里就等如握着一千把利刃。我想像,我得打造一个足以对抗千把利刃的舞台。那就是我的使命。”试用今天的话,蜷川铁了心要以自己的艺术形式KO观众、冲击观众、降伏观众。另一方面,蜷川又比任何人都能代入观众角色:“我觉得大家应该回头当个认真生活的人,试着想想,看戏剧对于生活者来说,到底具备什么意义。”只有彼此都“认真”对待戏剧,这门艺术才真正有希望和闪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