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愈大做义工愈快乐?帮人可改善身心健康

撰文: 梁秀雅
出版:更新:
研究发现,年龄愈大做义工,更有益身心。(iStock)

常说“施比受更有福。”乐于助人存在精神价值,原来不单是导人向善的话,更是改善身心健康的具体方法,尤其是中年以上人士,做义工的心会随人生阶段而改变,渐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愈见密切,研究发现,年龄愈大做义工,益处更显著。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有些满足感确实不能以金钱衡量,单单为填补他人需要而得到的快乐,可令心灵更扎实,这是做义工的意义,衍生而来的更有助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会曾花4年研究,结果指出,当义工有助减低患高血压,及其他主要慢性疾病的机会,同时可提升心理质素。但这是否适用于所有人?未必。

最近《BMJ Open》刊登了一项研究,调查了5,000名英国居民,当中20%声称有当义工的习惯,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义工与否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分数愈低,代表身心愈健康。结果发现,有当义工者平均获10.7分,而没有当义工者则平均获11.4分,分数差距不算大,但更有趣的是,40岁以上有当义工的受访者得到的健康效益更大;而且做义工愈频密,效果亦更显著。

研究员指,年轻人视义工是好行为的表现,满足责任需要,对健康未必有 直接帮助。(iStock)

怎么年龄会影响当义工的健康成效?在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研究人员解释,对于年轻人而言,义工是彰显自己是好学生,好家长及好员工的行为表现,纯粹满足责任需要,未有从心享受当中的快乐,因此对健康没有直接帮助。加上,年轻人忙于工作,要抽时间当义工,并不容易。

凡事都需要由心出发,中年以上人士往往临近退休之年,生活圈子收窄,藉义工可扩阔社交,发挥所长帮助他人,能提升成就感,满足心灵。香港理工大学亦曾于香港做过类似研究指出,中年以上人士当义工后的快乐感和合群度均上升一成,自信心上升1成半。他们所追求的不像年轻时为事业打拚,能善用自己贡献他人,便已足够。

知足带来快乐,快乐成就健康。

资料来源:http://bmjopen.bmj.comhttp://psycnet.apa.orghttp://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