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Reader】《BoF》时装行内人的必读网/纸媒

撰文: 黎伟麟
出版:更新:
(李孙彤摄)

从2007至2013年,Imran Amed一面写博客一面当时装顾问,凭著对时装新闻快捷的反应和准确的意见,获得不少声望。接著他全身投入网站的发展,运用人脉筹募了125万英镑(投资者包括Net-a-Porter投资人Carmen Busquets及LVMH集团)。得到资金,有能力招聘高质素写手,而Amed坚持必须保持编辑自主。在《BoF》之前,同类型的时装新闻网便只有大型的《Women's Wear Daily》(WWD),但短短数年间,相比之下规模极小的《BoF》网站已经有每月85万访客,追贴《WWD》的110万人次。网站过半文章是原创内容,主编Amed的万字文(分4篇方便手机读者)固然是招牌,从Style.com过档的Tim Blanks时装骚评也是必读,由读者投稿的“Op-Ed”栏目更是极受欢迎,笔者爱看的是名正言顺“炒料”的“Daily Digest”,因为他们能在海量新闻中筛选出重点精读。

《BoF》至今已经推出7期印刷版半年刊,最新一期题为“A Connected World”,透过访问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设计师Jonathan Anderson、超现实摄影师Nick Knight、美国名嘴Ellen Degeneres,以及一系长文深度分析今日时装业的严峻局势。每期印刷版《BoF》的文章都会全部全文上载网站(包括中文版网站《BoF CN》)。那么媒体靠什么生存?Amed靠的是广告、赞助以及《BoF》的招聘栏目“Careers” ,为品牌界穿针引线招兵买马。在印刷版中更有一本赞助特刊,介绍各大企业如H&M、Gucci及MatchesFashion.com的公司文化和最新动向,吸引人才加入。最近更增强教育版“Education”,是《BoF》500权力人士榜以外,最有参考价值的栏目。

Amed明白网络资讯爆炸,即使敞帚自珍不把印刷版内容上传网站,别人(同行,甚至“内容农场”)仍会转载,与其让人得益,倒不如肥水不流别人田。把全文放上网,谁还要购买实体杂志?现实情况是,印刷版永远不可能回到前网络时代般蓬勃,但喜爱一书在手,追求精品阅读体验的读者永远不会消失。英语阅读市场够大,即便是小众的数量也可以非常巨大。再cynical一点看,如今不少购买印刷版《BoF》(或其他“有型”期刊如《Kinfolk》或《Monocle》)的顾客,并不一定为了阅读,而是为了印刷品永恒的气质(Amed自言做印刷版是他的兴趣)。但是暂时的免费网站浏览,是他抛砖引玉吸引读者数量的策略,长远而言Amed认为好的内容应该值得付费。

《BoF》的订阅者大多是时装企业(包括Paul Smith及Victoria Beckham等),一本内容专业而印刷精美的期刊仍然是最佳的摆设,能够提升企业形象。而且《BoF》作为一个网媒,印刷版即使只会有极少数人购买,都仍然有存在价值──它能够令《BoF》网站更显权威,跟一般时装网站区分(distinguish)开来。一纸本在手,《BoF》可以有更多筹码举办活动,例如像TED的收费演讲。2016年12月初,《BoF》便会于英国牛津郡举行一连3日的年度会议《Voices》,邀请顶尖业内人士和对时装工业有深刻思考的人士参与。这种结合了社交作用和批评功能的活动,一来是真正的赚钱手段,但同时也是西方企业能够面对危机,不断修正的理性机制。

www.businessoffashion.com/

特约编辑Tim Blanks访问Nick Knight。(李孙彤摄)
印刷版的排版设计的确能令故事更有趣地呈现,是网上版不能达到的效果。(李孙彤摄)
以简洁的图表和突出的视觉呈现贫富差距对奢侈品牌带来的影响。(李孙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