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Reader】从《GQStyle》看中国时尚自觉

撰文: 黎伟麟
出版:更新:
《智族GQ Style》2016春夏刊,大量探讨中国风格,比过去各期更讲究时尚如何落地(Localization)。(潘思颖摄)

西方著名男士刊物《GQ》(Gentlemen Quarterly) 的时装半年刊《GQ Style》在中国落地生根后,为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一种时尚呈现?从而对当代中国风格有何影响?《智族GQ Style》由2009年起在中国大陆地区创刊,这些年来一直是大陆最顶尖的男性时尚刊物。最新一期更大力探讨近来时装界再度升温的东方热潮,除了拍摄相关时装造型故事外,更邀请了4名中国时装人撰文,谈论中国元素在当今世界的角色,令读者反思全球化之下,尤其在衣著打扮这项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份,当代中国人可以如何自处,而时尚媒体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中国版《GQ》拍摄最近再度火热的东方灵感时装,当然十分拿手。(潘思颖摄)
以功夫作时尚造型特辑主题,绝对充满中国特色。(潘思颖摄)

我们必须体认的事实是,时装跟大部份今日生活中的事物一样,都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而来的产物,传到东方地区时必然不可能100%落地。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弹,像部份伊斯兰教国家妇女衣著比从前更保守;亦可能像日本及大部份东亚国家般,欣然接受之余亦从自身现实调整西方传入的时装文化,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欧美。时装杂志亦一样,它是时装设计者、生产者及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诠释者,影响著大众对何谓时尚的想像,而其中又以影像最为最要。影像的创作涉及景观、模特儿和衣服本身,在《智族GQ Style》可见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外,也尝试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时装杂志之路。

本期《GQ Style》罗列了编者认为当下最能代表中国男性的面孔,模特儿种类的多元化证明中国模特儿行业成熟度日渐提高。(潘思颖摄)
将白人男模打扮成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男人模样,极具文化颠覆性,一方面表现中国人的幽默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质疑民族本质——外表装扮只是面具,随时可以改变。(潘思颖摄)

景观方面,虽然中国在急速都市化过程中失去了不少传统建筑,但同时产生出混杂而带点怀旧的当代中国城市面貌。《智族GQ Style》将当下最前沿的时装(而且用中国大叔的风格来配衬)放在这样独特的背景之下,产生了非常有趣的感觉。当然这种“有趣”是建立在一种略为Exotic的眼光下,戴了外国人的有色眼镜来回望中国社会,本地人或者只会觉得充满生活感的相片寻常不过。

模特儿方面,《智族GQ Style》深切明白,欧美名牌衣物最初为白人身材而设,因此颜色剪裁对亚洲人而言,必然有点驾驭难度,因此他们并没有排斥使用白人模特儿;与此同时,他们更运用影响力支持中国面孔的模特儿出现在杂志,甚至世界的时装天桥上。金大川和赵磊等男模,除了把西方时装演绎得恰到好处外,亦展现出当代中国男人的美感。

以带点怀旧和混杂的当代中国城市景观作时尚背景,衬欧美名牌最新时装,别有exotic味道。(潘思颖摄)
《GQ Style》并不排斥白人模特儿,反而用白人男模穿上姘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服装,极具玩味。(潘思颖摄)

另一方面,《智族GQ Style》明白只有从创作方面加强影响力,才能令中国时尚完整地成长和发展,创造出更适合中国人的服装,令大家不再盲目崇拜西方优越论(亦同时警觉盲目的民族自信)。为此,《智族GQ》每年都会资助一位中国设计师到伦敦展示两季新装,过去的包括周翔宇(Xander Zhou)、上官喆(Sankuanz)、孙小峰(Sean Suen)等等。在今期《智族GQ Style》中,周翔宇撰文表示,中国设计师运用东方元素,已经无须再当成特别话题讨论了。当年山本耀司也须在欧洲发展多年之后,才能卑不亢地使用日本元素,这或多或少证明中国人在时尚世界中,已经能带著一份文化自觉,较为公平地与世界对话了。

中国城市常见的随处晒衫(万国旗)被编者拿来作拍摄参考对象,主角换上各款名牌新装,非常有趣。(潘思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