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1︱一文看清最新土地、房屋政策重点
特首林郑月娥今日(6日)上午11时在立法会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早前林郑月娥已预告,土地房屋供应会是余下任期的施政重点。
【12:45】油旺地区规划研究:市建局会在油麻地和旺角加快市区更新,包括在合适重建项目试行转移地积比、街道整合等规划段,并适用于私人主导的重建项目;邀请市建局作荃湾和深水埗旧区开展同样的地区规划研究,以确定更新这两个旧区的方案。
研究降低《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条例》下的强拍门槛,以加快旧楼重建;
“跃动港岛南”:与海洋公园公司正积极落实海洋公园的未来策略,包括为园区物色发展合作伙伴展开招标程序,以及于明年就深水湾及大树湾码头项目展开技术性研究,并正探讨在码头项目落成前提供临时登岸设施的可行性,善用水体和水上交通将园区与其他地方更好连接;
石澳石矿场正进行公开招标,邀请私营机构在已复修的石矿场设计、建造和营运一个供公众享用的水上运动中心,包括为香港体育学院(体院)提供专属滑浪风帆精英运动的训练设施,预计明年首季批出合约,水上运动中心约于五年内全面投入运作;
正研究重建及整合黄竹坑现有运动场、体育中心、游乐场及游泳池设施的技术可行性,以“一地多用”模式善用现有土地。
【12:30】将推进多个新界新发展区项目以及东涌东填海工程,预计政府未来几年收回的土地将高达700公顷;整合和发展新界土地的还有“土地共享先导计划”,透过善用私营界别的规划力量,释放新界私人土地的发展潜力,供以公营房屋为主的发展。发展局正处理的3宗申请,涉及23公顷私人土地和拟议的17,850个单位,七成是公营房屋。
推进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的相关研究。近岸填海方面,发展局会审视涉及约220公顷的龙鼓滩填海和约220公顷的屯门西地区规划,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争取立法会拨款启动这项开拓土地的规划及工程研究,检视不同的发展选项,以敲定未来路向。
重启马料水填海计划,主要提供创科用地。此外,透过多项搬迁政府设施往岩洞的项目,预计由2027年起将陆续腾出超过40公顷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12:23】为增加中短期供应,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目前陆续进行改划的210幅土地中,约三成涉及“绿化地带”,但只占香港约1.6万公顷“绿化地带”的2%。由于不少“绿化地带”的生态价值较郊野公园低,可进一步检视“绿化地带”的发展潜力;
释放新界祖堂地:研究修订《新界条例》放宽出售祖堂地限制,并提供合理机制处理司理出缺问题;
延伸补地价标准化至新界土地:由于巿场和业界对以“标准金额”为工厦重建补地价的先导计划反应正面,至今已有4个重建项目接受以“标准金额”计算的补地价金额。发展局会把“标准金额”补价模式扩展至新发展区“加强版传统新巿镇发展模式”下的原址换地申请。发展局和地政总署会制订计划详情,目标是明年首季推出;
现有的两项活化工厦措施,包括放宽旧工厦重建地积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装的地契豁免书费用,将会一并延长至2024年10月。至于“土地共享先导计划”,将鼓励有意者于2023年5月截止申请前尽快提出申请。
【12:20】检视并考虑是否重建个别旧屋邨,研究重建西环邨及马头围邨,并在发展局的配合下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多建公营房屋单位;
大坑西邨重建计划:近日已批准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与市建局合作落实项目,重建后料可提供超过3,300个单位,较现时增加一倍多,当中包括1,300个供重置现有租户的单位,以及2,000个由市建局发展的“港人首次置业”单位。
运房局已觅得足够土地提供1.5万个过渡性房屋,建议再额外提供5,000个单位,令整体供应在未来数年可增至两万个,相关资助计划的资助额增至116亿元。
【12:16】争取未来十年准备约170公顷土地,透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为市场提供约10万个私楼单位,未计及市建局项目和其他私人土地发展项目,有信心私楼土地供应可维持稳定。
【12:10】己觅得350公顷用地,可提供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足以满足该十年期预计的30.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需求。未来十年的建屋量会出现“头轻尾重”的现象,30多万个单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五年落成。
【12:00】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地方,将会整合为新田科技城,当中与创科相关的土地估计约有240公顷。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占地约540公顷的深港科创合作区。
【11:54】认同应改善白石角和科学园一带的公共交通接驳,故邀请港铁研究以现时位处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学(教大)运动中心用地为基础,兴建新的东铁线科学园╱白石角车站,善用车站用地与毗邻土地,于区内提供更多房屋单位及车位。
【11:50】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
【11:40】连接洪水桥/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伸延,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打鼓岭、皇后山至粉岭;探讨兴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与流浮山的发展。
【11:36】分拆运输及房屋局,让这两大政策范畴可获得更专注的高层领导,特别是令新设的运输局可专注处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运输基建、公共交通服务和交通管理事宜,同时更促进物流业发展,并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研究分拆后的房屋局和负责土地发展和工务的发展局有否理顺的空间,以加快房屋用地供应。
【11:23】建设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为香港未来二十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的住宅单位为约16.5万至18.6万个。连同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
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亦将由现在的11.6万个,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另外,拟设立副司长职位,负责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的发展。
【11:20】在重中之重的房屋范畴,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侧重公营房屋的土地分配、构建置业阶梯、把“居者有其屋”售价与巿价脱钩、立法规管“㓥房”租务、为长时间轮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并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现金津贴和兴建过渡性房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