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康城|多年来被批交通生活配套不足 规划师:依然系住得过
日出康城发展年期逾20年,至今天已容纳7万至8万人口居住,惟期内一直受到不少批评,包括住宅入伙及商业配套落成时间差距太远,居民成为开荒牛之余,还要承受近十年配套不足问题。不过,有规划师亦认为,区内规划做得不错,密度虽高但仍达至通风,且设大量绿化,“依然系住得过”。
日出康城是1980至1990年代由填海所得,直至1998年获改划为综合发展区,初期曾称为“梦幻之城”,至2007年9月正式命名为“日出康城”,英文名为LOHAS PARK。
规划及设计师:唔会搞到似屏风楼
城市规划及设计师谭宝尧、曾任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及规划署助理署长,他表示,日出康城整个项目属大众运输导向发展(TOD)计划,整体规划做得不错,区内提供大量绿化空间,海滨长廊连接日出康城与将军澳南,周边原为捷和制钢厂的用地亦已被改划为住宅,有利未来区内居住环境。
他续指,虽然区内住宅大厦普遍高达60层至70层,但每幢大厦也相差一定距离,可保持通风,“唔会搞到似屏风楼”,而且位于中间的商场高度较低,可产生通风廊的作用,居民在地面不会感到焗促。
不过他表示,未来若有这种同类规模的大型项目,不太建议再以这种“蛋糕上插蜡烛”的模式去发展,因始终每一幢住宅大厦的楼层较高,住户开冷气时,冷气机排出的热气会产生热岛效应,热气难以消散。
居民需跨区工作 苦候十年欠配套
但谭氏认为,整体来说是日出康城依然“住得过”,认为该区规划蓝图上已经满足到标准数字的要求,但真系住落或许会有少许不同。又认为日出康城整个社区始终是集体创作,居民生活时会有一定变化。
对于整个日出康城各期数,历时十多年的发展进程,泓亮咨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认为,期间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如区内商场至今年8月才正式开业,令最早入伙当区的市民“差不多等足十年”才有生活配套,并不方便,反映入伙时间表与商业配套有很大落差。
测量师:应考虑公布中标价
他又指,日出康城只有一个商场,提供面积不太大,料未来未必可满足整区住户需求,不理解为何在前期规划上没有增加商场楼面,又或者多加一个商场。同时,区内住户数目庞大,却未有提供任何商厦,大部分居民需跨区上班,亦为交通造成极大负荷,随余下期数陆续入伙,只会更“逼爆”。
对于整个发展区内13期项目,招标结果均一如既往,未有公布中标价,张氏认为,作为本港住宅供应重要来源的港铁,未来需要增加透明,如市建局早前亦已改变政策,公布中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