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四大核心区吉舖急增154个 街舖空置率11.7%创3年半新高

撰文: 李明珠 黄祐桦
出版:更新:

美联工商舖今日(25日)发表《2024年第三季街舖空置分布调查报告》 指出,四大核心区(铜锣湾、尖沙咀、旺角、中环)合共录得874间吉舖,较半年前的数字激增154间,而空置率则为11.7%,创三年半以来的新高。民生区方面,元朗区及上水区的街舖空置率持续上升,最新数字分别为10.2%及9.1%。

旺角吉舖急增72个

美联旺舖首席营业董事江静明指出,由于餐饮、服装、建材及食品等行业的商户都在近半年收缩其业务,令街舖空置恶化。截至今年第三季为止,四核心区街舖空置率为11.7%,创三年半以来新高,而吉舖数目则录得874间,较第一季激增154间。

尖沙咀空置率15.4% 急升3个百分点

细分四大核心区,尖沙咀空置率最高,达15.4%,较首季增加3个百分点,涉及230个吉舖;而最多吉舖数量为旺角,涉及309个吉舖,较首季增加72个吉舖,上升2.1个百分点。

↓↓各区主要街道舖位空置率↓↓

民生区方面,今年第三季元朗区及上水区的空置率分别为10.2%及9.1%,较今年第一季增加3.1个及0.6个百分点。

他指出,是次统计涵盖241条街道共10,907间街舖(四核心区占7,455间;元朗占2,607间;上水占845间),数据可反映出本港现时在“北店南下”及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下的最新舖市表现。

核心区餐饮商户较第一季减少56间、中餐馆结业情况最严重

内地餐饮品牌纷纷来港插旗,出现“北店南下”的现象,导致不少品牌因不敌竞争而被淘汰。四核心区餐饮商户数目在今年第三季录2,001间,较第一季减少56间。当中,非中式餐馆的结业情况最为严重,由609间跌至557间,减少52间;而中式餐馆及饮品外卖店各减少了9间。

按区域划分,四核心区中只有中环的餐厅数量有所增加,其余三个核心地区均出现减少。其中,发幅最大的为旺角区,餐饮数量减少27间,降至704间;其次是尖沙咀区和铜锣湾区,分别减少19间和11间。

本港人口结构及消费习惯转变 民生消费行业续萎缩

江静明又指,本地人口结构转变以及市民北上消费热潮未减,令本地民生消费行业维持疲弱,商户开业取态趋向审慎。在四核心区,今年第三季水电/五金/建材及食品行业的商户数目分别为708间及353间,较第一季分别减少20间及12间,为跌幅较大的民生消费行业。在民生区,元朗及上水的食品商户数目在半年内亦分别下跌14间及8间。

而且,市民消费行为的改变令近半年与消闲相关的行业缺乏扩充意欲。今年第三季四核心区的宠物及水族相关租户数目较第一季减少7间。在元朗区,与美容及宠物相关租户数目在近半年减少10间。其中,理发及美容相关的店舖数目在半年间分别减少5间及4间。

服装舖较首季减少28间、化妆品反升

网购盛行令整体本港零售消费市道未见明朗,加上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主导下,零售商户放慢业务扩充,令商户数目有所下跌。截至今年第三季为止,衣服/鞋履/皮具行业在四核心区的商舖总数都有所萎缩,合共录得655间,较2024年首季减少28间。由于贵价服装品牌因消费降级而退出市场,而廉价品牌则因网购盛行而转战网上销售渠道,并选择关闭实体店舖以节省租金。

不过,化妆品/个人护理行业在四核心区的商舖总数合共录得117间,较2024年首季增加4间,相信是由于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属于快速消费品类别,售价偏向大众化,故仍吸引一定的客源。

非核心区短租商户增 夹公仔店及散货场逆市增加

在大部分行业都减少下,夹公仔店及散货场的短租商户却于逆市增加。2024年第三季,元朗区的夹公仔店由去年同期的11间增加至15间,而上水区则由去年同期的无夹公仔店增至4间,两区均同比增加4间。

另外,散货场亦于元朗区扩充。2024年第三季,元朗区的散货场有28间,半年内增加了8间,同比则增加10间。

空置率继续在高位徘徊、舖租下跌5至10%

美联工商舖行政总裁卢展豪指,因本港人口结构及市民消费习惯改变,预料主打本地消费的民生类行业将继续受压,假如行业未能作有效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预料行业将继续面临来自内地的竞争。展望未来半年,本港街舖的空置率仍然面临挑战,预计将继续在高位徘徊。

舖租方面,卢预料核心区舖租将会下跌约一成,而民生区内舖租跌幅会较温和,但全年仍会跌约5至10%。

美联工商舖行政总裁卢展豪(左)

卢展豪:呼吁政府加强盛事活动、商户保持独特性

卢展豪呼吁,若要振兴本港舖市,亦需要得到各方面支援。随著部分港人多次前往深圳商场购物,新鲜感减退,预期部分市民会回港消费。他认为本港政府可加强盛事活动,参考启德体育园的盛事活动营运模式,并扩展至全港。

另外,政府亦可乘势而上打造大熊猫经济圈,与海洋公园及社会各界举办多元化的“大熊猫经济圈”活动,以吸引不同年龄界别的消费者。

其次,政府亦可争取进一步将内地旅客离境免税额调高、加码过夜旅客优惠及增加更多商场供应。同时面临各地竞争时,本港商户应维持自身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