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或将访俄:普京想跟低调的中国谈什么?
2022年12月30日,中俄两国元首进行视像通话,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3年春季访问莫斯科。此后两国便未再进一步披露消息,然而近期似乎又有了新进展。
1月30日,俄媒报道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将于2月20日访问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与俄方讨论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的准备工作,且会在访问期间与普京会晤。俄罗斯外交部亦于同日表示,普京已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春季出访莫斯科,料将成为俄中两国关系的头等大事。俄罗斯外交部更称,相信两国合作潜力远未枯竭,希望将俄中关系提升至“新高度”,提前实现两国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而相较于俄方的高调宣布,中方选择了低调以对。在中国外交部2月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领导人将于今年春季出访莫斯科,请问中方能否确认这一计划?”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称,中俄双方在多层级保持着密切沟通,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关于具体访问,目前我没有可以发布的消息。”
与此同时,相关会前准备持续进行。2月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到访俄罗斯,与俄方就中俄关系、双多边协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亦表示,俄中关系没有限制,尽管不是正式的军事联盟,但具有更高和更广泛的性质,俄方愿同中方加强交流合作,深化双多边层面战略协作,推动俄中关系达到更高水平。此一行程,或可视作王毅访俄的前声。
而由上述互动可见,如何对外展现中俄关系,北京与莫斯科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俄方高调宣扬、不惜渲染,中方则低调运作、力求稳步向前。
中国为何低调
而中俄表现的温差,源于两国所处的不同情境。
对俄罗斯来说,自己因战争成了西方公敌,只能靠向东方寻求支持。虽说北京并不提供军援、也不承认俄罗斯对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拥有主权,但眼下莫斯科没有腹背受敌的本钱,要独自对抗美国也相当勉强,只能希望同受美国压力的中国共同分担。
然对中国来说,与俄罗斯共抗美国的战略压迫当然可行,却也不能不考虑外界观感。
战争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祭出对俄制裁,并且要求中国必须参与,否则便是支持战争与侵略。只是放眼全球,不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多不胜数,除了中国,更有印度与普遍的阿拉伯、拉美、非洲世界。现实如此,西方自不可能仅对中国穷追猛打,故这一舆论攻势最终未能彻底包围中国。
然而伴随战争出现持久化趋势,中国又被投射了不同期待:发挥对俄影响力,说服普京(Vladimir Putin)结束战争。但俄乌之所以无法和谈,关键不在中国“缺席斡旋”,而是双方的战斗意志持续高涨:乌克兰凭借欧美军援、全国总动员,发起了一次次反攻,希望收复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失地;俄罗斯则进行了二战以后首次动员,即便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目标已难完成,其仍要巩固占领乌克兰部分领土的既成事实。平心而论,在俄乌任何一方有所退却、欧美减少对乌军援前,不论是中国或联合国,都难有斡旋空间。
但即便如此,外界依旧关注中国与俄罗斯的每次外交互动。例如2022年9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乌兹别克登场,中俄元首举行了战争爆发后的首次线下会晤,西方媒体便从双方围绕俄乌冲突的一系列谈话与声明中,包括普京所谓“理解中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疑问和关切”,解读出了“中俄立场分歧”、“中国对俄政策生变”等讯号,并暗示俄军攻势即将崩溃。当然从结果来看,此一解读的现实意义不高,因为不军援俄罗斯、不承认俄罗斯对占领地拥有主权,本就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中俄互动也未因此走低,西方更不会因此停下对中国的舆论攻击;且中国虽没有军援俄罗斯,俄罗斯的前线却也没有因此崩溃,战争至今仍在进行。
然可想而知,只要习近平真于今年春季访问俄罗斯,西方发起的“中国支持侵略与战争”攻势,又将在舆论场掀起巨浪;而但凡中国没有宣布进场军援、承认俄占地主权,便又会有另一波西方舆论炒作中俄交恶。两种针对中国的叙事彼此矛盾,却还是在亲西方舆论场持续共存、据有了一定的市场版图。中国虽不会因此放弃对俄互动,却也不可能全然不顾舆论成本,这便是北京何以维持低调的原因。
中俄能谈什么
虽说在中国官方正式宣布前,习近平会否访俄、何时访俄,都存在一定变数,但由于俄罗斯眼下已是“半确认”状态,故访问成行的可能性相当高。在此情况下,推测中俄元首会谈的可能内容,便有了一定的实现机率。
首先是俄乌战争这一话题。有鉴于俄罗斯的舆论处境依旧艰困,若习近平真于今年春季访俄,不论中俄的合作程度如何提高,中国依旧不会宣布军援俄罗斯,也不会承认俄罗斯对“公投入俄”的乌克兰四地具有主权,而是会秉持2022年2月以降的一贯立场,呼吁俄乌双方回到谈判桌解决冲突。
然而春季之末或有一可能变数,即俄乌两军经历3月、4月的春季攻势后,可能会有一方认为继续战争的成本过高,决定放弃原本相对强硬的谈判底线,选择务实调整相关条件。例如乌军可能会因为有生力量的损耗加大,决定放弃“俄军必须撤出乌克兰”的初始底线,转为接受美国促谈派的建议:以领土换和平,即虽不承认俄罗斯对“入俄四地”拥有主权,却实质放弃了军事收复的努力。
而在一方让步的情境下,包括中国、联合国、美国等国际力量将有斡旋空间,结果可能促成两国以相对务实的条件停火。有鉴于春季攻势可能集中在3月、4月上演,如此一来,4月下旬至5月便可能出现俄乌“冷静期”,如若习近平是在3月到4月访俄,便可能有机会与普京谈及酣战之后的下一步规划;若是于春季之末的5月访俄,则其与普京或有机会谈到俄乌停火的可能与谈判条件。
然而所谓春季攻势也可能打成一片胶着,导致最终没有任何一方愿意退让,那么停火谈判便依旧遥遥无期,中国也无法发挥斡旋作用。此外俄乌谈判不可能仅凭中国斡旋、绕过欧美来进行,平心而论,中国不是相关当事国,俄乌谈判可以没有中国斡旋,却不可能没有欧美在场,中国当然会继续劝和促谈,但其成效如何、有无空间,须看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的三方博弈结果而定,中国不太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如若4月、5月前后真的出现谈判窗口,习近平也在此时访俄,可能会出现以下场景:通过普京之口,习近平了解了俄罗斯的下一步规划、停火条件,并顺势表达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但如前所述,若无美乌配合,尽管俄罗斯有意停火、中国表示支持,战争依旧难止。
在此情况下,中俄元首会晤便不可能仅谈走向未定的战争话题,而是会有关乎两国协作的新项目,不论战争如何发展,2022年的合作趋势将被延续。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的中俄贸易额逼近1,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的资料,2022年中国透过“西伯利亚电力”管线进口的俄气,增加至少50%;全年前11个月的俄油输入也增加约10%,达到约8,000万吨。12月21日,俄罗斯科维克塔凝析气田与“西伯利亚电力”天然气管线的科维克塔—恰扬达段正式投产运行,标志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全线贯通。
进入2023年,中俄正在加快推进“中俄远东线路天然气管道专案”,此案是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专案后,两国又一重大能源合作项目。起迄地是从俄罗斯海参崴至中国,天然气来源地为库页岛,当中涉及一段通过达利涅列琴斯克地区的乌苏里江和虎林市的跨境路段。2022年2月4日普京出席北京冬奥开幕式期间,中俄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彼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便曾发布公告称,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达产后,俄气每年输往中国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公尺,加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届时对华供气总量将达到每年480亿立方公尺。
2023年1月30日,俄罗斯政府公布通过远东线路对华输送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草案,其中提到中俄两国鼓励在远东线路的天然气贸易中多使用本国货币,并称俄罗斯能源部和外交部此前已与中国有关部门展开谈判,待双方达成一致时将签署正式的政府间协定。
由此来看,若习近平的春季访俄行成真,其与普京极可能在莫斯科宣布关于此案的新进展。此外中俄也正就中蒙俄管道合作进行谈判,其进度虽可能不如“中俄远东线路天然气管道专案”迅速,却也是未来可期的合作项目。
从历史视角来看,中俄结盟并非常态,即便交好也是合作中带着防范,但伴随美国近年渐强的战略施压,这层藩篱正在消解,俄乌战争的爆发更让俄罗斯日渐紧靠中国。展望未来,不论习近平有无在春季访俄,中国对俄乌战争劝和促谈的立场都不会改变,并将继续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能源场域如此,实体货贸亦然。
中国在俄乌斡旋中扮演什么角色?
可以劝和促谈,但因为不是北约与俄乌当事国,故无法主导谈判走向。
中俄正在推进哪一重大能源合作项目?
中俄正在加快推进“中俄远东线路天然气管道专案”,此案是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专案后,两国又一重大能源合作项目。